第二十九章 荣升(1/3)


  过完了年,由兆盛该回海城复工了,离家的日子选的仍然是二月二。从一九零一年的二月二那天离家开始,这一天就固定的成了兆盛返程的日子,兆盛坚定且迷信的认为龙抬头的日子就是老天爷对他的眷顾。
  回到海城,由兆盛依旧是跟着孙二爷做事,去熊岳的客栈收茧儿。
  日俄战争之后,蚕茧儿市场的交易在历经多年的动荡后开始逐渐回归平稳,于是兆盛顺风顺水的过了两年好生活。这两年的生意还算好做,丝厂的效益也不错,慢慢的恢复到了日俄战争之前的出货水平。
  但是孙二爷的身子骨可不太好,让大烟拿的越来越弱。兆盛见孙二爷一天不如一天,也不好劝说,唯有多做点事情,让孙二爷少操点心。
  兆盛越发卖力气的做事,孙二爷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几年跟兆盛搭帮,孙二爷即舒心又清闲。同时孙二爷也觉得由兆盛这个小伙子老实肯干,人也聪明,一点就透,是个值得培养的材料。
  孙二爷知道自己的情况,抽大烟把身子抽毁了。可是想戒又戒不掉,就不想在海城干下去了,于是跟孙大老板提出打算回烟台老家休养。孙大老板见孙二爷这个样子,也只好点头答应了。
  当孙老板问起孙二爷这一大摊子事儿怎么料理的时候,孙二爷推荐了由兆盛,还一点不昧良心的帮着兆盛说了不少好话。再加上卢把头、老舅、“王瞎子”等人的力挺,兆盛竟然是水到渠成的当上了外柜。
  至此,由兆盛才深深地领悟到师父卢把头语重心长的对他说的那些话,原来早在那天开始,卢把头就在为兆盛铺路了。
  提起卢把头,姜还是老的辣。自从认可兆盛那一天开始,卢把头就把兆盛接下来要走的每一步都算计好了。卢把头深知虽然自己是丝厂里验茧儿的一把手儿,但是自己带出来的徒弟,出徒以后的定位也很尴尬。
  怎么说呢?要是让兆盛出徒之后直接继承自己的位置,显然不太可能。兆盛毕竟太年轻,厂里的老把头大有人在,比经验、比阅历、论资排辈儿,兆盛万万比不过人家。就算你有‘一把抓’的绝活儿,孙大老板也不会同意把你放在这么重要位置上,所以兆盛最多也就能干个茧把头。可是干个茧把头,卢把头又觉得可惜了兆盛这么好的苗子,有点儿委屈了。况且从茧把头做起,不知道多久才能熬到大把头的位置。做到了大把头,又不知道多久才能熬成外柜。
  于是乎,兆盛出徒以后,卢把头思来想去,把兆盛推荐到孙二爷身边当助理。这样的安排,第一是行事简单、不会遇到阻碍。以二爷当时的状况,外加卢把头的举贤不避亲,给二爷安排个小斯的位置,想必孙大老板是不会拒绝的;第二是跟着二爷待遇好、生活质量高。二爷就是个少爷羔子的脾气,他自己吃不得苦,连带着跟着二爷的伙计也都跟着享福。第三是起步高、升的快。二爷在丝厂已经是一人之下、他人之上的存在,兆盛虽然给二爷当小斯,但是宰相门前七品官,位置自然比当茧把头要高、待遇比茧把头要好;第四是可以跟二爷学习收茧儿的生意,二爷身体不好,倚仗兆盛的地方多,有二爷提点,兆盛可以很快的掌握高层工作的核心;第五是二爷的身份超然,既是外柜,又是孙大老板的本家。兆盛把二爷服侍好了,就等于把二爷绑架到兆盛的船上了。等二爷退下来的那天,二爷势必也要给兆盛安排后路,有二爷保举兆盛,分量可比卢把头自己在暗中使劲强多了。
  这几样凑到一起,就给兆盛开启了最简单快捷的上升通道。但是不显山、不漏水儿,一切都是顺理成章。
  起初二爷向孙大老板提议让兆盛接手自己的生意,孙大老板还有些顾虑。
  由兆盛在丝厂做事的这些年,吃苦耐劳、谨言慎行,丝厂上下对兆盛的评价都很高。为人方面,待人和气、逢人就笑。凡事厂里的老人,由兆盛都恭恭敬敬的对待。年龄相仿的人,由兆盛也是诚心结交。不管谁家有点大事小情的,由兆盛都会伸出援手,落下了一个好人缘。这些孙大老板都知道,也从侧面了解过。

和山关东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