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想要打广告的留学中介(1/2)


  现在市面上还没有学神、学霸这种说法。
  要是有,周新绝对会被冠上周神的名头。
  现在大家都还比较朴实,或者说没有经历网络语言的轮番轰炸。
  王卫和李力二人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太快了。
  从他们知道周新打算出国,到这件事办下来,时间连半个月都没有过去。
  周新只是点了点头,一旁杵在门口的曹永罗连忙补充道:“周新去的可是伯克利。
  整个加州大学系统最好的分校。
  尤其在理工科领域,堪比哈佛耶鲁的高校。
  比我要去的圣芭芭拉最少高两个级别。
  如果你们有关注,这几年燕大能够去伯克利的每年不超过五个人。
  而且转学去伯克利读本科的难度要比出去念博士更难。
  我只听过有毕业去伯克利读博的,还从来没听说过哪个转学去伯克利。”
  这里的数据来自于2002年燕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李国忠接受采访,哈佛大学(2000年4人)、斯坦福大学(2000年16人),由此预估预估的伯克利也不会超过五个人。
  王卫打断道:“我们还会不知道伯克利的含金量吗?
  和麻省理工一个档次的学校,最多比哈佛耶鲁差一点。
  确实厉害,能够转学去伯克利。
  你去那边有奖学金吗?”
  周新为了避免对方太多问题,也是为自己即将离开燕大留下一点传说,直接把事情大致给室友们讲了一下:
  “我给伯克利那边的教授发了封邮件,里面主要是围绕他的某篇论文进行探讨。
  然后对方给我回信,并且给我进行了两轮的电话面试和一轮远程笔试。
  然后对方就给我发offer了。
  我转学过去直接从大四开始念,本科毕业之后直接跟着那个教授念博士。
  ......何一点时间。
  越是业内人士,越清楚在半导体领域乃至整个高精尖技术领域,华国和西方世界巨大的差距。
  即便有三星转移的两百多项技术在手,要实现整个产业链的追赶,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且这些技术能够马上派上用场的很少,大多都需要一些前置技术成熟之后才能派上用场。
  “哈哈没问题。”
  周新跟寝室三个人说了,其实就等于和所有人说了。
  像这种充满爆点的新闻传播速度是很快的。
  最先找上门来的就是辅导员,希望他传授一点经验给大家,给大家做个留学为主题的讲座。
  尤其是如何套磁。
  周新答应了,毕竟燕大的含金量还是很足的,这也是为未来回华国创业招人做准备。
  个人品牌的打造,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迟。
  他甚至都能猜到,未来媒体记者们把这段往事扒出来的报道标题了:

和千禧年半导体生存指南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