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变故(1/2)


  皇帝和王铎同时看向这个少年,如此年纪,毫无恻隐之心,做事竟然这般狠辣,谁教的?
  爷爷感觉皇帝没把他孙子的脑袋砍下来,而是直接给换了一个。
  太子的脸都白了,这还是那个平时嘻嘻哈哈,满嘴胡喷的兄弟?这些想法,他往常一个字都没说过。
  王无咎想的是,清军入关后,上千万的人头落地,亿万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和这点儿损失比起来,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看到大家又不说话了,他提醒道:“陛下,现在是五月。按照惯例,皇太极备战需要三个月,大概八九月扣关,还需万岁早下决断。”
  “难道只有撤军才能挡住清军,就没有两全其美的策略?”
  听到如此说辞,王无咎知道卷王的老毛病开始犯了。
  他是自己没主意,瞻前顾后,患得患失。谁的意见都采用一点,甚至直接干涉具体事务。
  干事的人不落好,不干事的人说风凉话。
  直到把事情搞得四不像,觉得天下人都欠他的,没有一人可以信任。
  王无咎苦笑,又一次拿起小棍棍,指着沙盘。
  “陛下,若只是对付清军,当然还有良策。可万岁别忘了,南面和西面还有张贼和李贼。别看他们现在偃旗息鼓,可一旦调动兵力对付皇太极,这两股叛贼就会死灰复燃。”
  有了《穿越者指南》,王无咎清楚地知道,现在的李自成,已经让洪承畴追的到处跑,没了气候。张献忠也接受招安,囤聚于襄阳谷城。
  正是由于皇太极此次入关,进行了长达半年之久的劫掠,才让他们东山再起,导致朝廷不得不三线作战。
  以至于松锦一役,葬送了大明最后的精锐,再也没有能力对付席卷中原的农民军。
  最后,李自成攻占北京,多尔衮坐收渔利……
  少年的话让崇祯帝心里拔凉拔凉的。
  是啊,这些年,皇太极和李自成就像是商量好的。
  这边一扣关,那边就折腾;那边一折腾,这边就扣关,使得朝廷的军队疲于奔命。
  还想与王无咎针对这个话题探讨一下,外面再次来人催促,看来朝中的大臣是等急了。
  皇帝起身,对着老婆的干儿子说了句,“等朕回来。”便带着他爷爷缓缓离去,边走边思考着什么。
  他记得前来的目的,是要考教二人,现在好像反过来了。不行,待会儿必须找回场子。
  此时,崇祯帝还没意识到,撤军的种子,已经暗暗地埋在他的心里……
  看着二人的背影,王无咎终于把扑通扑通的小心肝揣回胸腔,感觉呼吸自由了。
  他知道,依照卷王的性格,撤军就是自我否定,很难实现。
  即使皇帝下了决心,也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朝中的大臣,边关的将士都会心存疑虑。结果如何,只有天知道。
  正盘算呢,朱慈烺他妈喊他回家吃饭,王无咎止步不前。皇后问清原委,认为老公说的有道理。
  饭菜摆在了钟粹宫,皇后亲自监督两个孩子。
  为了支援前线,周皇后十分节俭。桌子上两荤两素,外加一个丸子汤,标准的四菜一汤。
  王无咎看了看,暗道,饭菜还不如爷爷家的呢。
  食不言,寝不语,皇家的礼仪极为严格。
  直到撂下碗筷,太子的脸色终于缓过来了,凑到他的身前。
  “无咎,刚才你说的策略是真的?”

和我把太子带偏了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