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变故(1/2)


  闻听此言,沈浪有些头大。
  他穿越到这个时代已经两个多月了,连繁体字还未认全,如何能写出简繁体字对比表?
  他又何尝不知道这个简体字一但问世会给如今的大明文坛带来怎样的一个冲击。
  但他也只能望洋兴叹,无能为力。
  看到沈浪一副为难的表情,傅友文皱眉道:“难道小友有什么顾虑不成?”
  “那倒没有。”
  沈浪急忙说道:“只是这个比较耗费时日,一时半会儿可能弄不出来。”
  沈浪说的确实是实话,华夏文字自问世以来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经过五千年的发展,汉字有将近十万。
  汉字的数量在随着历史发展有着不同的变化秦代的《仓颉》、《博学》、《爰历》三篇共有三千三百个字。
  汉代扬雄作《训纂篇》有五千三百四十个字,到许慎作《说文解字》就有九千三百五十三个字了。
  据唐代封演《闻见记·文字篇》所记,晋吕忱作《字林》有一万两千八百二十四个字。
  后魏杨承庆作《字统》有一万三千七百三十四个字。
  南朝时顾野王所撰的《玉篇》据记载共收一万九千七百一十四个字,在此基础上修订的《大广益会玉篇》则据说有两万两千七百二十六个字。
  唐代孙强增字本《玉篇》有两万两千五百六十一个字。
  宋代司马光修《类篇》多至三万一千三百一十九个字。
  宋朝官修的《集韵》中收字五万三千五百二十九个字,曾经是收字最多的一部书。
  而这些还不是全部,不过能简化的应该只有一半,那也是五万字,这可是一个大工程。
  沉思了良久,傅友文才说道:“小友所说也在理,老夫确实有些有些强人所难了。”
  看到傅友文一副失望的模样,沈浪说道:“大人也不必灰心,我大明不是有翰林院吗,大人可以给他们提出建议,想必他们是很愿意做这件事的。”
  闻言,傅友文眼睛顿时一亮。
  “小友一句话真是点醒了我这个梦中人。”
  “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到时候小友的名字定会载入史册。”
  听到傅友文打算将自己的推出去,沈浪顿时有些急了。
  木秀于林风必吹之,自己一个无名小卒贸然出头,一定会带来无穷无尽的麻烦。
  此时他还仅仅是个无名小卒,可不想过早的被推上风口浪尖。
  “大人,学生有个请求,不知大人可否答应?”
  此时的傅友文心情大好,忙不迭道:“小友有话直说。”
  沈浪道:“大人在提议的时候能不能不提学生的名字?”
  “就说这是大人你的思路。”
  闻言,傅友文奇怪道:“你可要想清楚了,这可是个扬名立万的好机会,你确定要白白浪费掉?”
  沈浪坚决的点了点头:“还请大人成全!”
  “好好好”
  傅友文连说三个汉字:“小友不骄不躁,不重名利,将来前途不可限量,老夫就答应了。”
  沈浪急忙道谢。
  此次濠州之行,傅友文可谓是收获满满,不仅得到了提炼雪花盐的技艺,并且还有如此大的收获,可谓是圆满至极。

和大明第一权奸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