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苟利国家生死以(1/2)


  “免了。”
  康熙帝来翰林院不过是临时起意罢了,却没想到居然能听见自家小表弟这么番肺腑之言。
  心情大好之下,原本对法海有着的那么点芥蒂顿时便烟消云散了开去——让法海去东宫任职一事虽说是出自索额图的提议,可康熙帝其实也已是默许了的。
  本意是要将法海留给自己的儿子大用,结果,这小家伙居然不识抬举,康熙帝难免有些不太高兴。
  但现在,康熙帝觉得如此识大体的臣子,还是自己先用的好。
  “谢陛下隆恩。”
  尽管都能感受到康熙帝此时的心情不错,可法海二人却又哪敢掉以轻心,谢了恩之后,全都规规矩矩地躬着身子,大气都不敢出上一口。
  “你二人入职半年余了,可还适应?”
  康熙帝稳步走到了书桌后头,施施然地便坐在了法海的位置上。
  “能为陛下尽犬马之劳,实臣等之荣幸。”
  陈元龙紧张得呐呐不敢言,可法海却是很快便稳住了阵脚。
  “哦,看来卿对翰林院的栽培有所不满嘛。”
  康熙帝的心思何等的敏锐,瞬息间便明了了法海这话里潜藏着的意思——翰林院可是培养宰辅级别重臣的地儿,说什么犬马之劳,摆明了就是有意见啊。
  “回陛下的话,以翰林院为朝廷储才的初衷是好的,只是,在选拔机制上,恐有些瑕疵。”
  “这么说吧,考核优者留京,一路升迁不是在翰林院便是在各部,尊荣倒是尊荣了,殊不知这其实是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既不识人间疾苦,也不知地方治理,朝廷所得不过一群官油子而已。”
  “似这等所谓的人才,为官之道倒是精通,但,心中却无百姓,只懂得迎合上意,却不知为百姓谋福祉,短时间里还看不出什么,时间一长,此辈必然充斥朝廷,祸根一埋下,乱像不远矣。”
  对翰林院的培养机制,法海确实有着自己的看法,但这,并不是他提意见的真正考量,他的真正用心就一个——让更多有能力的汉官在未来占据高位,等他要成大业时,自不愁无人可用。
  “嗯,那依卿看来,当如何弥补?”
  听完了这么番话后,康熙帝脸上的轻快笑容顿时便收敛了起来。
  “一县不治何以治一国,窃以为可造之才当得先下地方为知县,一任后,再回京中,或是在翰林院深造,或是入各部历练,若有成,再下地方,如此循环之下,必可得真正的王佐大才。”
  对人才的培养,法海还真就有话要说,毕竟前世时,执政党所采取的就是这等从块到条、再从条到块的循环培养机制,事实证明,相当有效。
  “一县不治何以治一国?呵,这建议若得以实施,恐怕要得罪不少人喽,卿就不怕吗?”
  对这么个建议,康熙帝明显有些心动了,只是,所涉太过重大,他显然不敢轻易便下个决断。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
  得罪人,那是肯定的,不过,法海却并不在意,概因自感被得罪的人都是些废物,完全没必要太过重视,只要能收获一批有用的汉官干才,那就足够了。

和我的表哥是康熙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