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卿搞的什么名堂(1/2)


  康熙帝给出的期限就只有三天,三徐自是不敢稍有怠慢,在征求过法海的意见后,仅仅两天就拿出了个草案,大体上沿用了法海的框架,只是在派遣机制以及考评上做了些调整。
  最主要的变动在于派遣地的规划上——徐元文提出把京城周边二十余县划入顺天府管辖,然后以这二十余个县作为考核基地。
  康熙帝阅后,表示满意,只是,鉴于涉及到的方方面面过多,并未立刻下诏执行,而是让陈廷敬对此事进行协调,待来年春天再行展开。
  消息一传出,法海再次成了翰林院中最不受欢迎的人。
  这一点都不奇怪。
  本来么,在翰林院混混日子就能熬资历,时候一到,不是留京当中高层官员,便是外放布政使以上的高位。
  可现在呢,资历显然不好熬了,稍有点闪失,立马会被贴上“无能”的标签。
  这一切,显然都是法海的错,不骂他骂谁?
  只是,有着郑汝林的先例在,众翰林们也就只敢背地里发些牢骚而已,真没谁敢头铁地跑到法海面前炸刺。
  那就成。
  法海一点都不在意被人埋怨,每日里该干啥依旧干啥,沉稳得就有若老宦海一般。
  当然,他也清楚该来的报复肯定会来。
  这不,十二月十八日,封印大休的前一天,翰林院的值班排表下来了,法海与陈元龙很荣幸地轮到了除夕夜的晚班。
  这下子,别说在自家围炉不可能了,便是连礼部主办的太和殿迎新诗会都参加不了,只能在翰林院里猫着守夜。
  很显然,这安排就是故意的。
  但,没办法,这事情,在程序上是无可挑剔的,法海就算想抗议都找不到地儿。
  那,还能怎么着,只能认了。
  “老弟,知道外头怎么说你不?扫把星,嘿,可怜为兄离你最近,躲都躲不开,这霉运啊,真就是从头走到了尾。”
  对此,陈元龙同样很是无奈,尤其是在听到了宫内所传来的乐声时,他忍不住便抱怨了一嗓子。
  “后悔了?”
  除夕夜值班确实很不得劲,不过,法海却并未在意那么许多。
  “你说呢?”
  这当口上,旁人都在饮酒寻欢,自己二人却只能喝茶提神,这对比,实在是太过令人不爽了些。
  “这事情其实不难解决,陈兄只消上本弹劾小弟的折子,一切不就迎刃而解了?”
  一听这话,法海顿时便坏坏地笑了。
  “有道理,回头为兄定要试上一试。”
  陈元龙哪是那么好打趣的,拍着桌子便回怼了一句,当即便惹得法海忍不住大笑开了。
  紧跟着,陈元龙也笑了。
  “老弟,治县可不比混翰林,你就不怕阴沟里翻了船?”
  一通大笑过后,陈元龙的脸色很快便严肃了起来。
  “呵,要说不担心,那肯定是假话,但,纵使再难,那也得去做,某所为,不为荣华富贵,只为这天下苍生能享太平。”
  陈元龙这话已经问得很是直接了,但,法海知道,这其实并不是陈元龙真正想问的问题,真正的问题是——他法海为何要如此折腾。

和我的表哥是康熙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