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约法三章(1/5)


  十字军东征不过是打着信仰旗号,来争夺生存资源的一场战争。
  那撒冷城周边真的适宜生存吗?
  如果说迦南是“流着牛奶与蜂蜜”的适宜生存之地,那么撒冷城就是躲在山中的易守难攻之地。
  但事实证明,这块“流着牛奶与蜂蜜”之地其实也很贫瘠,养活不了多少人,很快被其他民族所征服,也并没有当成什么战略要地和经济中心。像曾经的凯撒利亚、拉姆拉、海法等城市也都逐渐衰落荒废。
  直到撒冷城因为大食崛起成为双教圣地,这里人烟才又多了起来,为朝圣者服务的人群为这里带来了繁荣。
  特别是十字军东征之后,随着黎凡特沿海的十字军国家的成立,西方朝圣者,商人和移民纷纷涌入,让该地区的经济复兴,新的城市和村庄相继建立起来。
  1099年大概有14万西欧移民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后来到了这里,这个数字随着航行季节每年都会暴涨,每年4月到10月之间,就有成千上万的朝圣者来到圣地“旅游”。所有朝圣者都会带一些纪念品回家,或者给亲朋好友送礼,和现代的游客们一模一样。这为商人销售肥皂,香水,珠宝,玻璃,银器餐具,地毯,繁殖怕和书籍等提供了一个大市场。
  所有来访的朝圣者都需要住宿和饮食,这不仅仅是在撒冷城,朝圣者不仅去了伯利恒和拿撒勒等著名宗教地点,这前往弥赛亚生活过的故居,圣母玛利亚,抹大拉的马利亚以及其他圣徒有关的地方,这让虔诚的朝圣者们宁可冒着各种风险和代价也要进入圣地。
  朝圣者一般会在圣地待到秋天航行的季节,这意味着要在圣地里要消费6个月左右。朝圣者的服务业可以说是一大特色。
  为了服务朝圣者,威尼斯,热那亚和比萨等商业城邦在十字军国家在港口附近建立社区来满足居民、朝圣者和家庭市场的需求。除了乘客以外,意大利商船还运输各种货物,像西方的木材,马匹,武器铠甲,东方的糖,橄榄油,丝绸和香料来回往返。
  在贝鲁特和提尔,阿卡和凯撒利亚,雅法和阿斯卡隆,大量货物像是大马士革钢,印度香料,埃塞俄比亚的乳香,努米迪亚的黄金,波斯地毯,中国丝绸,非洲象牙和埃及纸莎草都出口到了意大利饥饿的市场,并从那里继续运往神罗,法国,西班牙和远在海外的英格兰以及北欧地区。
  同样,还有很大一部分欧洲移民都是熟练的工匠、公会成员或者商人。他们带着他们的技术来到这里,也帮助了十字军国家的城镇建设,在这里他们和当地工匠一起工作。而这也导致了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技术发展,像是染织和织布技术,皮革加工,贵金属工艺,陶器,木工,砖石工艺等对提高生活水平的至关重要的技能和技术都在发展。
  除此之外,还有农业的发展,撒冷王国有65万居民,其中有一半生活在村庄。大量劳动力涌入,让更多土地被耕种。除了传统的地中海产品,像是小麦,大卖,橄榄和葡萄,当地居民还和西方移民在十字军国家经营种植了枣,甘蔗,无花果,香蕉,柑橘属水果等。
  所以,撒冷城虽然坐落在干旱酷热的山岭中,但它的周围并非都是荒漠,相反,而是有许多果园和种植地。
  也正因此,撒冷城看似荒凉的外表下,其实蕴含了惊人的财富。不要小看旅游和商业的造富能力啊!

和天命水浒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