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日常颓废(1/1)


  (2021-10-1)我记得醒的时候天快亮了,约八点七点半左右,假装自己还睡着,假装眼睛没有睁开,于是赖到八点才起,看他们匆匆忙忙准备回家,我一个无所谓的态度。看网课没有看去多少,这个早上受到太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和f尬聊。我鼓足勇气问了句她是否回去,又别开生面的说喜欢看车上的风景,自己却不会去,她也没有多说什么,我们之间没有话可说,我每次发消息给她都不知道说什么好,她也不是立马就回了,我也大概懂了。其实哪有一个人的默默前行,如果是可能的话应该是都要主动的,不至于这么尴尬,反正我也觉得没有什么,习以为常了。
  最后我居然问了一句“一个人回去吗?“,她过了十分钟左右才回我,“昂“这个字看起来别开生面,不过我们也不熟悉,正常。哽咽了太多的话却无论如何也说不出,我不但算再花时间去考虑这件事,毕竟没有那个意思就我的心胸我也大概清楚自己会讨厌她,或我们更加陌生,原本就陌生感极强的。我必须认清楚的现实是几乎没有一个女生主动找我聊天,这是一个极为危险而又可悲的征兆,至少说明了我没有足够的魅力去吸引她们。我还发现我不善于聊天,不善于去和异性交流,我太自以为是了,我太理想化了,我几乎接近幼稚和理想主义化了。
  于是中午和gp吃饭,算是简单尬聊,我们也话不投机,我好像真正和他们说起来都是代沟很大的,看似畅所欲言,又似乎欲言又止,隔阂如云如雾。下午很闷热,睡在床上也睡不着,起来看视频买了一包瓜子磕,味道还算可以。下午也还算过关吧!傍晚人很少,我一个人去吃了点面条,他们出去看电影我懒得去,有我不喜欢的人在,干什么都不乐意,碍眼睛,其实也不是那么烦,只不过不想浪费钱。
  吃面条的时候我看了溥仪的《我的前半生》,还是感触很多的,抛开他的那些身份,我们人与人之间其实本质都一样的,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突然觉得自己读了这么多年书真的没有学到一点什么,还不如一个小孩子来的开心,两三岁的孩子才是最无忧无虑的,天真无邪。没有欲望,也没有各种杂念,心里面是彻底的干净,成年人的世界总是有太多不知名的东西,不干净的东西,没有绝对的畅所欲言,也没有绝对的随心所欲,掺杂了太多的欲望。
  也不难想象,没有了欲望的人还有什么支撑他(她)活在这个世界上。这一路走来,我最真正无忧无虑的日子,莫过于小时候放牛、放鸭子、干农活的时候,哪怕也同样的疲倦,但内心确实踏实的,想想现在,从读书到现在,从未有过真正意义上的满足,我内心从来都是空虚的,虚无缥缈的,没有为我带来任何实质上的满足和慰藉,唯有幻想作为寄托,来回蹉跎岁月,颠沛流离。
  未曾真正敢悲敢言敢怒敢爱敢恨的人,我想都不完整,我活生生把自己活成了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一个不敢去挣脱束缚的人,一个已经被生活所圈养的人,一个从未踏出自己认知半步的人,一个从未真正去生活的人,一个不敢听从内心呼唤的人,一个未曾把梦想付诸实践且如愿以偿的人,我是一个喜欢想乌龟一样生活的人,龟壳就是腼腆与自卑。我
  是一个活在自己封建世界里的人,我是一个活在自己童话故事里的人,我是一个从未清醒认识自己的人不人、鬼不鬼的自己。我是一个活着睡觉如同醒着一样清醒的人,活着如同睡着一样糊涂的人,我是一个不愿替自己着想愿意在意别人感受的人。
  夜阑人静了,我发自内心的问一下自己,我还是人吗?我哪里有一点人的样子,除了不起眼的外壳,出了也会发出人一样的叫声,能够被同伴所听得出来,此外,还有什么可以证明,除了我有一对是人的父母,兄妹,我身边除了我都叫人的生物,此等云云,皆不可证明我的人的本质。我生而为人,要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该会是什么呢?又能留下什么呢?在哪留下,有何价值?短暂的一生中,谁又去发现,使之大白于天下,开诚布公,恐怕没有。
  我越活越感到荒唐,越想证明自己,越感觉不到方向,大有李白“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拔剑四顾心茫然“等异曲同工之感,我很迷惑,也很迷惘,不着边际的梦想我只能称之为幻想,不着实际的行动我只能看做本能反应,动物本能,如此轻视自己,可以置之死地而后生吗?能够取到事半功倍反其道而行之的效果吗?这不是剑走偏锋,是走极端。生活还是需要动力,需要乐观与积极。
  思变,思退,思危。理想与现实不可兼得,要么现实一点,要么以现实为根基,一步步实现理想,一直活在虚幻的理想里,是永远走不出来的,含虚、混太清。愿有梦指日可待,有人前路等待,有心得偿所愿,内心汹涌澎湃。
  

和风陵渡口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