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1)


  万字桌非遗岁月
  孟凡中已经十六岁了,一米六五的个头,朝气蓬勃且精神焕发,正在岁年奔向青年的成长路上,那个年代由于普通老百姓还在贫困线上,谁也没有什么好的穿戴,都是些打补丁的衣服。衣服不好但手勤快洗的干干净净,到也显得十分干练。
  孟凡中正在六年级学习,LN省的教育改革没有初中,在本大队一到七年级,高中叫做八年级,九年级要到公社上。学校放了暑假,由于大队要求,所以不上课,还要提出搞些活动,比如排练样板戏,六年级排练的《智取威虎山》,通常是孟凡中出演少剑波,孟凡中记忆力好,声音洪亮并且台词没有问题。
  今年不同,孟凡中要代表学校去参加全公社学习伟大的著作积极分子大会。学校的马校长已经通知孟凡中做好准备工作,孟凡中十分喜欢读书,那个时候由于乡下信息闭塞,交通不便,,也没有什么好书可以读,就是伟大的著作,学校里的各种报刊和正能量杂志,伟大的著作一到四卷通读了俩遍并做好了读书笔记。
  马校长十分器重孟凡中,着力培养,也许是孟凡中爱好学习的缘故,那个年代没有多少人爱好读书都忙于劳动,到最后大多数人没有高中毕业,就回乡参加工作了。大环境所致那时那时LN省流行推广一个说法是叫做学潮农赶书声,朝阳农学院出了一位白卷英雄叫张某生,一时间成了学习对象。书声是本县的书声公社的中学,带领学生种实验田,参加农业学大寨文化课,并不重视在没完成学业的情况下,就带领学生奔赴农村广阔的天地。在务农环境的影响下,这样的学校也出了名,纷纷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马校长是成熟的知识分子,他是最早的几代某重点大学音乐系的高材生,各种乐器无一不精,并且具有着很深的文化修养。他是因为文化环境下放到百岔川的胜利大队劳动又叫做改造世界观,大队书记李成不忍心糟蹋人才,极力举荐他当了胜利大队的校长,这也是暂时人尽其才的一种办法吧。
  马校长风度翩翩,浓眉大眼,大背头,笔挺的中山服,黑皮鞋擦的锃亮,手里握一只木制的大烟斗。一米七的个头颇有那个时代人才的风范。他记忆力超群,讲语文课从不看教案,风度和学识常常使学生佩服的五体投地。马校长的语文课教室内总是十分安静,在孟凡中看来听马校长的课无不是一种进步。
  马校长是俩个女儿和一个儿子的父亲,他的妻子叫张素丽是我们六年级的数学老师,尽管在那个文化环境下,马校长十分重视每个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因为马校长是百岔川十分有名的大才子。
  虽然通知让孟凡中做好准备,但是其实也没什么好准备的,公社管饭,据说伙食不错,因此也不用带干粮。母亲把要带行李拆洗一遍,因为公社没有招待所,父亲花五元钱在供销社买了一件的确良的衬衫。孟凡中把要带的伟大的选集一到四卷和一个笔记装在一个黄挎包里,另外装了一双尼龙袜子,因为学院换洗,穿着解放鞋常出脚汗。
  爷爷已经五十八岁了在生产队常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爷爷常说孟家是书香门第,不时叮嘱孟凡中兄弟姐妹用心学习文化知识,爷爷叫孟宪和,文化很高,是民国时期的国立高中毕业,能双手打算盘,战争时期做过地下交通员,蹲过敌人的监狱。开放初期在鞍山钢铁公司当过三年文化教员,后来因为思念儿子心切,才辞职来到百废待兴的百岔沟胜利大队的儿子家,爷爷回家带回来一大包的钱,旧币老百姓称为万钱,后来也流通了,都让奶奶糊了针线箩筐。
  小自然村是百岔川胜利大队的自然村,叫兴隆庄排行叫二队,正直壮年的孟凡中父亲是这个队的生产队长,所以我们家还是不太困难,孟凡中父亲是高小毕业,年轻时还在大队当过几年会计,让孟凡中意外的是爷爷和父亲都会木工。兴隆庄是章古台沟的沟口,往沟道里的十几华里,还有三个自然村,沟道里的一条小河正日夜川流不息的汇入百岔河。
  

和万字桌非遗岁月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