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1/3)


  李家沟门对于没出过远门的孟凡中来说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世界了,一切都感到新鲜,这天下午,孟凡中向马校长请过的准备到河东供销社看看能不能买几本书,出发时父亲给了十元钱,孟凡中首先认真地把河西的这一带小土街道游览一番,红光中学,家属区,农村信用社,公社大院,邮电所等这一代也还算排的很不错,土房少,大部分是砖瓦房,有一部分土房,也是用红砖包了四个角,房顶扣着红瓦,看起来也挺协调。
  “什么时候农民都住上瓦房就好了。”孟凡中心里想着,偶尔碰到一个骑自行车的人就感道很惊奇,边走边看过了一个六十年修的洋灰小桥,就来到了河东。
  首先出现的是老爷庙,又叫关公庙,据说这里的关二爷还很灵验,文化大活动时候激进的人觉得不合理,扛起关公扔到河里了,从此这座青砖绿瓦的古代建筑就成为供销社放杂物的库房。离老爷庙不远,有个叫西关庙的地方,是孟凡中曾经的学校,也是个老街,没有太大变化,只有三间房的土房子。这条街也有几十年了,早些年还是土路,现在已修上了水泥马路,很好走。
  来到这里他看到有不少人在卖东西,买东西的人都不是本地人。这条街有一个供销社和一个粮店。孟凡中问粮店老板:“买粮吗?”
  “没粮食,只卖油”
  孟凡中不懂什么是粮食,但他知道粮食是国家供应的。
  “我能看看粮食吗?”孟凡中问老板
  “你走吧,不卖粮。”
  孟凡中看了看粮店的门又扭头看了看街道说:“那好吧。”
  又转了几个弯来到了粮店门前。
  过了老爷庙就是供销社综合厂,农机站,兽医站,公社医院等单位,也能自然排成一条小街,很整齐干净。供销社分俩个区,百货区和五金文化区。
  孟凡中无心逛百货区,直接来到五金文化区,进门后这里挺宽敞,有二百多平米,一排整齐的柜台,后面是货架,各种商品琳琅满目,有各种五金工具土产,日杂锅碗瓢盆,暖水瓶等等。
  卖书的柜台在东面,孟凡中站在柜台前说:“我想买几本书,能不能拿来让我选一下?“
  售货员搬出一沓放在柜台上,供孟凡中挑选。书不多,也没什么好书,工具书一本都没有,选来选去选了五本。三本小说《平原枪声》《烈火金刚》《敌后武工队》。另外俩本是《中国伟大的历史讲义》和《中国简史》。还有《金光大道》和《艳阳天》都已经借别人的看过了,钱也怕不够就不买了,五本书一共花了九块八角钱,那个时候书真的很便宜。售货员见孟凡中选的书不少,也挺满意,又搬出几摞书放在柜台上说:“你先看看,看完后再买。”
  孟凡中从书架上拿下一本书看了看,封面上印着四个字“红色经典”,他说:“这书我也喜欢,买一本吧。”
  售货员说:“这书不能买,是要送给读者的,你还是拿去看看吧。”
  孟凡中走出五金文化区来到了一个卖化肥的地方,问:“有化肥吗?我想买点。”
  售货员说:“有化肥没有?有的话你去看看。”
  孟凡中跑了几家都没有,只好又回到五金文化区看书。
  一位大妈问孟凡中:“你买啥书?”
  孟凡中说:“我想买几本历史书。”
  大妈说:“你是来买书的吧。没问题。”
  包好书,孟凡中很快就回到了红光中学的宿舍,其他人都出去了。
  只有一位学生在所里趴着写着什么。宿舍是南北大通炕,平时睡着十个人,现在放下八个人的行李并不拥挤。那位学生见有人进来,便跳下炕,站在地上,俩人微笑了一下,那位学生伸出手,要与孟凡中握手,俩人握手友好示意后,那位学生自我介绍。

和万字桌非遗岁月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