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三位证人(1/1)


  “嘻嘻……”
  一阵嬉笑声传进了庙里,未见人影,那笑声如在耳边,几人都是大惊,惊慌抬头看时,只见一个白色人影一晃,从庙门外一掠而止,眼前一花,那白衣人已站在了场中。
  关七,白衣人正是天下第一名捕关七,只见他到了庙中还是一付笑嘻嘻的模样,开口问众人:“方才关某一阵耳热,莫不是几位中有人在念叨关某?”
  燕八没回答,雁王妃开口了:“这位想必就是天下第一名捕关七关捕头吧,小女子童玉有礼了!”
  童玉?燕八心中暗道:原来雁王妃的闺名叫童玉。
  那边关七忙拱手还礼:“不敢,小的拜见雁王妃。”
  雁王妃童玉凄然一笑:“什么雁王妃,如今小女子不过是个罪人,一个亡命天涯的逃犯,关捕头到童孤堆难道不是为我家之事而来?”
  “皇命在身,望王妃莫怪!”
  关七这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也算答了童玉若问,他确实是奉命来捉拿雁王府余孽的。
  “哈哈哈……”童玉突然放声大笑,凄厉的笑声在破庙中回答,笑罢后的童玉红了眼眶,连眼球都布满血丝,“那畜生要赶尽杀绝那就来吧,只要不牵连童家人,我一介女流又有什么可怕他的!”
  童玉歇斯底里的哭喊让屋中人无不动容,方铁匠、丁敖、赖有德三人往童玉身前靠了靠,手握成拳护住童玉,欲要与那关七一战。
  关七等童玉的情绪平定了之后才说道:“王妃错了,皇上这次命我来童孤堆只为一人,那就是雁王爷,只要小的带雁王爷回京,其他人定不会遭受无妄之灾,这点小的可向王妃保证!”
  “你拿什么保证?拿这个吗?”
  这句话不是童玉说的,也不是燕八等人说的,是从庙门口传进来的,紧跟着声音而来的还有两团黑影,“碰碰”两声黑影落地,才看出来是两个人,不,严格地说已不能算人了,至少不是活人,死人,两具尸体。
  谁的尸体?燕八不认识,童玉也不认识,在场的几人面面相觑,不知道外面那人扔两具尸体进来是什么意思。
  外面那人没让关七等人等太久,迈着沉重的脚步从外面走进了庙门,这一进门燕八悬着的心放下下来,心中暗道:原来他没死!
  燕八心里的这个“他”是谁?童老爷子,这破庙的主人,也是童孤堆硕果仅存的老前辈,童大将军的亲弟弟童在渊。
  童老爷子铁青着脸走进了庙中,冲关七一拱手朗声说道:“关捕头,你关捕头奉命捉拿罪犯也好,路过我童孤堆也罢,童家人是不是没招惹过你关捕头?”
  “没有。”关七答得很干脆,童家人是没难为过他,上次没有,这次也没有。
  “那我问你,”童老爷子一下子抓住了理由,声音也涨了许多,“既然童家人与你关捕头远日无冤近日无仇,为何那那小厮青天白日之下出手伤人。”
  关七心里一咯噔:唐二傻子?这半傻不精的鬼东西抽了什么疯,难道这两个人是他杀的?
  赖有德狠狠地瞪了燕八一眼,心说:你燕八也是个道听途说的东西,你刚说过唐二傻子不会武功,那边他就杀了人,看这下你怎么自圆其说。
  燕八当然明白赖有德看他的意思,关于唐二傻子会不会功夫的事他是听关七说的,这会儿童老爷子找上了关七,看关七怎么回答。
  “童老爷子,”关七冲童在渊一抱拳,“您说这两人是我那跟班杀的?”
  “不是他还有谁?”童老爷子没好气的冲关七嚷道。
  “老爷子可曾亲眼所见?”
  “不曾,但是有人跟我说起过。”
  关七笑了,修长的眉笑成了一弯月牙儿:“童老爷子可听说过这么一句话,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听来的东西往往是作罢得准儿的。”
  童老爷子也不争辩,一拍巴掌把证人唤进了庙里。
  三个,童老爷子的证人是三个人,第一个证人是个满头白发,白眉白须的老人家,看模样比童老爷子都要老上几岁,这样的老人来作证有谁会不信?
  当然没人会不信,不光年龄大,老人家的品德也好,更好的是名声,在童孤堆提起孔学究没有人说得出不字。
  孔学究?
  没错!童老爷子的第一个证人就是孔学究。
  这样的证人有一个就够了,何必还要第二个!世事就是这样扯,除了童老爷子还真有第二个证人,这第二个证人也是童孤堆的名人,提起他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谁?左手老钱。赢字赌坊的大掌柜,据说这位左手老钱好多年没出过赌坊了,这次能为童老爷子来作证也算童老爷子的面子够大。
  左手老钱来作证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这两人是死在他赌坊里的,唐二傻子为什么会到赌坊杀人,这位可以忍受三天不吃饭的奇人难道还有赌钱的爱好?
  再看童老爷子的第三位证人,看到此人后关七就信了,不用童老爷子说过程、讲原因,只要这位证人到场关七就信了,比什么证据都好使。
  这第三位证人是谁?花一枝。这位很少出客栈的客栈老板娘亲自来为童老爷子作证,可见这事的真实性。
  关七很相信花一枝,在她的客栈住过,也跟她喝过酒,所谓酒品看人品,一个宁愿喝醉也不耍赖的酒友又怎会说假话呢……
  
  

和落雁劫之血孤堆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