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无家可归(1/2)


  安置好水泵,拉好电线,接好水管,水还是抽不上来。
  “白忙活了,今年的庄稼,怕是又要绝收了!”
  “这就不是水泵的事儿,太高了,啥水泵也抽不上来。”
  “照……照这样下去,别……别别说人吃的粮……粮粮食了,冬冬冬天,连连……连喂牲……牲口的草料都……都没有!”
  村民们泄了气,纷纷抱怨起来。
  习铭昊知道,这和水泵质量无关,正常大气压下,水最高也只能抽上十米左右,况且山区海拔高,气压还不足一个大气压,水就抽得更低了。
  习铭昊将水泵打开,顺着水管往上爬,在最高水位两米下做了个记号,然后对王平说:“王主任,咱村不是还有个潜水泵吗?咱把它抬来,谁家有大水桶,再找一个,用两个水泵,水就能抽上来了。”
  “这……这办法好,到……到到底是大……大学生,脑……脑子好使!”牛二宝夸赞习铭昊。
  习铭昊在记号处挖了一个平台,把水管锯断,潜水泵抬来了,有人拿来了半个喂牛用的汽油桶。
  习铭昊把汽油桶放好,将离心泵抽上来的水放入桶内,又将潜水泵接好,放进桶里。
  两个泵同时打开,水就抽上去了。
  没想到村民们欢呼雀跃,喜讯很快传遍了整个村子,于是男女老少都跑到岭上,兴高采烈地嬉笑着,交谈着,像举行盛大庆典一般。
  他们自觉挖好引流渠,天黑了也不肯下山,他们商量好了,彻夜轮流灌溉。
  尤其是村里的老年人,对习铭昊连连夸赞,说他不愧是有学问的人,一来就解决了村里耕地的干旱问题,了不起!
  习铭昊感觉心里有愧,他觉得,自己的举手之劳,根本不足以承受村民们那么高的赞誉。
  水泵装好的第二天,所有村民见到习铭昊都十分热情,争相邀请他到家里吃饭,令习铭昊好生感动。
  下午,习铭昊登上五里坡,眼前的景象再次更新了他的认知,仅仅过去了一天时间,整片庄稼竟焕发出勃勃生机!
  除了那些枯死的禾苗,玉米、大豆和向日葵的叶子都舒展开来,虽然植株都还纤细柔弱,却绿意盎然。
  “这里的庄稼,只需要浇点水,便能丰收,真像这里的人一样,只要为他们做一丁点事情,他们就会感恩戴德,只要让他们的生活好一点,他们就很知足。”习铭昊感叹道,“真是好地方啊!”
  水泵连续工作了几天,五里坡的地都浇透了,村民们说,过十天半个月再浇一次,土豆就可以收获了。有了这两台水泵,就算天不下雨,今年也可保七成收成。
  第二次浇水的时候,刚浇了一天,离心泵就坏了,习铭昊把泵拆开,发现是叶轮坏了,因为河中多泥沙,抽的时间长了,就有破裂磨损,水抽不到原来的高度了。
  更换了叶轮,习铭昊又在进水口加装了一个过滤器,防止泥沙吸入。
  水泵工作了几天,在五里坡的地快要浇完的时候,水泵又坏了,习铭昊一看,是离心泵的电机烧了。
  习铭昊查找了原因,是因为长期干旱,导致河水流量太小,水中的杂草水藻就多了,导致入水口的过滤器被堵,电机长时间超负荷运转,就烧掉了。
  用两台水泵接力灌溉显然不是长久之计,习铭昊准备筹划引水灌溉的事了,他想为村民们做点对得起他们赞誉的事情。
  习铭昊知道,引水工程,最重要的数据是标高,比如红旗渠,一千米长度的落差只有一米,所以各工段的标高要求都十分精确。
  习铭昊上网查了一下,标高仪的价格竟然需要三万多元,他权衡再三,考虑到从抱犊寨到五里坡的距离没多远,且落差很大,所以对标高的要求就不需要那么严格,有个水平仪就可以了。

和昊天朝日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