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贫民的常识(1/3)


  这是季行之从吟游诗人的诸多诗篇中总结出来的,最完整的一个版本。
  班尼萨城邦是一座北高南低的孤岛,整体地貌如同一艘搁浅的大船,船头朝北,耸立的岩石断崖高高翘起,船尾朝南,横亘的山丘与起伏,仿佛支离破碎的桅杆与风帆。班尼萨的核心区丰碑区、圣堂区和花园区均坐落在“船头”的位置——高高耸起的宽阔山崖,易守难攻,极目远眺,景色壮阔。
  “我想,如果你愿意,你也会是最受人欢迎的吟游诗人。”瓦尔·莱塔恩不由得发自内心地感叹。季行之颇为可惜地附和:“我也有过类似的考量。可惜我不懂音律,不会乐器,不能像真正的吟游诗人一样弹唱。”
  他话锋一转:“不过,您觉得,我的故事能值得多少赏金呢?”
  “哈哈,我想,我愿意为此付出额外的5米拉。”莱塔恩从怀里掏出一个皮质钱包,看起来用料昂贵,价格不菲。他从中取出三张浅蓝色的,有特殊光泽和质感的,比手掌略长的纸币,这上面绘制着教会与圣堂的徽记,拓印了某条海岸线的壮阔风景,正面多种花纹符号环绕着10这个数字。
  季行之稍稍一愣,旋即反应过来。
  差点忘了……相比于贫民不信任角票,甚至不信任任何纸币。有积蓄的平民和坐拥财富的贵族更加喜爱使用轻便、精致的纸钞。这不仅因为制作金银钞票的材料更好,鉴别真伪更容易,还因为用钞票交易免去了携带大包货币的不体面。
  钞票的面额比金属货币更丰富,比如2米拉,5米拉,等。
  瓦尔·莱塔恩略带歉意地递出三张10米拉的银钞:“这次没有换足够多的零钱,希望找零不会给你造成太大困扰。”
  你管10米拉叫做零钱……季行之眼尖地瞥到莱塔恩先生的钱包里有紫色光泽。那是金诺拉纸币特有的尊贵颜色。而面额最低的1诺拉纸币相当于1600塞拉……他小口吸气,保持礼貌,装作不在意地摸出两枚银刀——那是微微弯曲,不太规则的长条形银片,重量相当于2.5个标准银米拉,也就是所谓的二分之五银刀。
  “这是找零。很抱歉我们不惯用纸币,您知道的,总有人会被拙劣的造假术欺骗。”季行之回以一个礼貌的歉意。
  两位礼貌的先生相视一笑,季行之的木箱已经卖空了大半,最占地方的班尼萨木雕成功出售之后,更显得货品寥寥无几。不过这个时候,第一批下来的游客大多四散开来,去跟随向导参观,或随性漫游,或预订住宿。第二批游客则有仆从随行,并没有在街边小贩身上投注丝毫目光。
  有几个不知轻重的小贩想要拦下客人,被随行的仆从一脚踹开,趴在地上半天没起来。
  ……倒不是说踹得很重。只是贵族的仆从能够每天吃饱,而滩前地的贫民饥渴贫弱。
  伴随着第二批旅客下船,港口附近就要开始清场了。

和命运道则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