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初涉武林(1/2)


  夜晚,段霈之陪着段夫人吃了晚饭后,便匆匆让人收拾了衣饰吃食。
  段霈之又从府中账房处支领了两张百两银票和一些碎银,碎银大概二三十两的样子,百两银票贴身内层放置,碎银放在钱袋里,想来不过出门数日,这些银两应该够用了。
  段霈之又命人喊来了朱丹臣等人,叮嘱他们发布关于王府卫队的告示,并严令他们在自己离开的时间内全力进行此事。
  段霈之让人从府内剑房中找把趁手兵器,称不上神兵利器,勉强能用,这把剑在武林中只能勉强算做中品。
  镇南王府剑房中有不少品质不错的剑,不过都称不得上品,听闻姑苏慕容氏有一把昆吾剑,“一剑光寒十八派”,此剑通体呈现半透明的蓝色,见血寒光变为墨黑色,散发着浓重的黑色气息,堪称绝世。
  段霈之这把剑长二尺一寸,剑身玄铁而铸极薄,剑柄为一条黑色墨竹之案,刻着修竹二字,显得极为素雅。
  看着修竹剑身,段霈之想起了从前。
  黑色的身影如同雏燕般的轻盈,伴随着幽幽的琴声,玉手抻出剑鞘里的青剑,手腕轻轻旋转,青剑也如同闪电般快速闪动,剑光闪闪,却与女子那抹鲜艳的唇色相融合。
  段霈之心中涌起一股热流,似是又看到了那宜喜宜嗔,怒骂皆宜的俏脸,那双晶莹剔透的眼睛,里面时常带有泪光,总是这般默默注视着他。
  段霈之今世定要问鼎武境巅峰,再无遗憾。
  第二日一大早,段霈之在王府吃过早饭后,便骑马出发了。古笃诚四人被段霈之留在王府,全力筹办王府卫队之事。
  段霈之独身一人,也不敢在中途多做停留,只求速去速回,免得横生枝节。
  无量山,起于南边的南涧区域,向南延伸到普洱的镇沅、景谷等地,是苍山向南延伸的一个分支。
  段霈之记得,无量山中有一剑派,名也为无量,住在无量山剑湖宫中。剑湖宫后山有一个巨大的瀑布,瀑布下面形成很大的湖。
  无量剑派于五代后唐年间在南诏创派,在江湖上,颇为有名,无量剑派的剑法自成体系,且在不断地钻研中进步。
  大宋仁过年间分为东、北、西三宗之后,每隔五年,三宗门下弟子便在剑湖宫中比武斗剑,获胜的一宗得在剑湖宫居住五年,至第六年上重行比试。五场斗剑,赢得三场者为胜。
  无量山中的无量玉壁映出练剑的剑仙有男有女,且剑法精妙非凡,只有斗剑胜者所属宗门弟子方可在无量玉璧前修习剑法。
  北宗于三十年前获胜而入住剑湖宫,五年后败阵出宫,掌门人一怒而率领门人迁往山西,此后即不再参预比剑,与东西两宗也不通音问。
  二十五年来,东西二宗互有胜负。东宗胜过三次,西宗胜过两次。
  这五年之中,败者固然极力钻研,以图在下届剑会中洗雪前耻,胜者也是丝毫不敢松懈。
  斗剑前,东西二宗掌门会共同邀请一些别派人士,有些是公证人,有些是前来观礼的嘉宾。
  说来也巧,过几日正是东西二宗宗门比剑之日,请了许多有名的武林人士前来管理。
  段霈之不日便到了无量剑派山脚下的村镇之中,段霈之并不知琅环福地的具体位置,一时也没什么头绪。
  无量剑派在这里盘踞数年,都未曾进入过琅环福地,想来这琅环福地应该是极其隐蔽的。
  段霈之在山脚下,找到一家客栈住下,虽条件简陋,倒也应有尽有。
  段霈之刚到的几日,把搜寻的重点都放在了山涧上,但是两日下来,仍是一筹莫展,或许只能去无量剑派碰碰运气。

和大理镇南王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