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名声·下(1/4)


  烛光掩映的书房内,随着杨赐话落,其身后的屏风后面缓缓走出一位老者。
  须发斑白,老者精神有些憔悴,但眸光依旧明亮。单臂平端腹前,缓缓走到杨赐对案,撩袍坐下。抬手提起茶盏,替杨赐斟一盏热茶。
  “并非让我安心,伯献公难道就没有疑虑么?”
  “哼哼...”杨赐冷笑,“依老夫看,你袁次阳是想借我口,敲打他吧!”
  遭杨赐直白点破,袁隗依旧波澜不惊,“如伯献公方才所言,这张文承扬名极快,且多番贬低本初。老夫是怕他犹然心向宦官,故意在离间我士族。”
  杨赐盯着袁隗,无声数息,才复冷哼,“此事我自会衡量。但我也需提醒你,小辈的事,次阳你还是最好莫要掺和。否则当真哪一日被小辈弗了面,我也爱莫能助。至于文承,他既有心上进,我杨家自不会阻他。”
  “那我便让本初放手施为?”袁隗盯着杨赐的目光纹丝不动。但这句反问的反将又着实是明显。
  “此事你自行掂量,文承眼下的名声比之本初差的可逊色不少。”言外意,张奉现在对上袁绍,就是光脚不怕穿鞋的,掀翻袁绍他只赚不赔。
  面上露出笑容,袁隗看着杨赐的眼神意味深长,人老成精如他们,几乎是不会让外人看出心里想法的。
  袁隗想要打压张奉,需要考虑的不仅是为之付出的成本,还有之后能收获的利益。以及,这张奉是否只是杨家派出来搅局的,若是如此,袁家大费周章去打压,到头来空费力气。
  是以,今夜袁隗特意来到杨家,想要提醒杨赐敲打下张奉,顺便试探下杨家对张奉的态度。若杨赐对他有回护之意,说明还是较为看重的。若直接不管不问,那袁家尽可杀鸡儆猴。可杨赐还是将张奉临时召来,说明他是表示关切的。
  如此倒是让袁隗有些难办,杨赐维护张奉的举动,却在向袁隗释放一个消息,素来不愿扩大派系的杨家,开始培养起势力。
  张奉出身宦官养子,本该只是棋子,但随其名声越来越大,杨家对他也越发看重起来。而这种看重,则侧面表明杨家开始发力,只是这股发力到底是针对关西与山东,还是士族与宦官。
  袁隗需要回去好好想想。
  前汉定都长安,后汉定都洛阳。这本就是自秦后,关西老秦人与山东中原势力间的角力。
  而杨家自从成为关西士族的代表后,其每个举动都包含关西人的意向。
  最终袁隗针对张奉的这个小插曲,在他心有犹疑的情况下结束。而隐身在杨家偏门后巷处的张奉,在瞧见袁隗上了袁家车架离去后,才从黑暗中现身,返回家去。
  当张奉问及杨彪时候,他也表现的一脸茫然的时候,张奉就知道有一股并非来自杨家内部的力量,驱使杨赐召他前来。
  于是,从杨家出来后,张奉并没有回去,而是一直隐在偏门后方的里巷中,直到数个时辰后,袁家的车架前来,袁隗从宅内出来后,张奉才终于知晓这位幕后推手的真面目。

和横扫魏蜀吴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