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借花献佛(1/2)


  王大群心里盘算,到底从哪里弄银子合适。
  周奎的买卖其实就是他鼓捣的。来大明两年了,指南里那些肥皂、香水、玻璃什么的,不能闲置。
  鉴于他爷爷、老爹具有传统文人的固执,根本不会允许他做生意。他利用职务之便,盯上了国丈周奎。
  一是有背景,二是缺钱加抠门,打着灯笼难找的合作伙伴。
  工厂安排在周奎在老家一带,小打小闹,千万不能让卷王知道。否则,几十万两银子,都得被其克扣,一个大子儿都剩不下。
  因此,直接给银子不合适,一定会被追问出处。思来想去,有了主意。
  悄悄地四下里张望,没人在意他王大群在干嘛。做贼般地溜到太子的书房,从角落里翻出一个大大的纸卷。
  嘴里还嘟囔着,太尼玛沉了,顺势扛在肩上,返回坤宁宫。
  来到梨花带雨的皇后面前,将纸卷往桌上一放,“母后,这些字画估计值个二三十万两银子,拿去卖钱就是了。”
  听着轻描淡写的话语,看着没事人似的干儿子,竟然把几十万两银子不当回事,皇后有些不解。
  起身将纸卷打开,着实吓了一跳。好家伙!大大小小的字画,居然有一百多幅。
  皇后擅长书画,对于眼前的作品,一张接一张地仔细观瞧。看着看着,眼睛都瞪圆了,不敢置信地问道:“这都是你爷爷的亲笔?”
  见到干儿子点头,皇后脸色大变,比刚才的火药库爆炸有过之而无不及。
  王铎可是当朝书法大家,与董其昌齐名,有“南董北王”之称。
  董其昌早已过世,王铎则活得好好的,世称神笔。全国公认,不存在任何异议。
  皇帝想要幅字,也得客客气气的。等上半年的时间,都是常事儿。
  内阁的孔贞运、刘宇亮等人提出需求,一律遭到婉拒。没办法,求字的人太多了,树碑的,立传的,络绎不绝。
  王铎是三品大员,不可能以卖字为生,有贪腐之嫌。却又不好直言拒绝,有碍搞好干群关系。
  要不就说狐狸就是老的骚,灵机一动,明码标价,每尺白银千两。如此一来,随便一幅作品就是成千上万。
  价码一出,人走了九成九,根本买不起。人送外号:千银王。
  眼前,竟然有一百多幅老头的字画,怎能不令人震惊。
  看了一眼面前的东东,皇后转头盯着王大群,小脸绷得紧紧的。她是觉得已经极为严厉了,可在王大群看来:真好看!
  一双杏眼带着怒意,“这些都是从你爷爷那里偷的?”
  面对皇后的质问,王大群是面不改色心不跳,毫不心虚地盯着干娘的眼睛,对偷窃予以坚决的否定。
  “不是。”
  “那是怎么来的?”
  “捡的。”
  皇后气得脸颊通红,略带一丝霸气。心说,你怎么就这么能?别人花钱都求不来,你倒好,没事能捡个百八十张。
  撸胳膊挽袖子,准备采用严刑逼供。
  谁料王大群对那一脸严肃,却又红彤彤的小脸毫无抵抗之力,不打自招,将作案的前因后果,撂了个底儿掉。
  穿越前,这家伙对王铎的字画就有所耳闻。随便一幅,就是千八百万的价格,最高的卖了6000多万。
  到了大明,都成了人家孙子,哪能放过这样的大好机会。万一哪天被逐出家门,或是穿越回来,总得弄点儿零花钱。
  偷是不可能的,老头看得严着呢。
  经过他冥思苦想,细心观察,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
  每当老头准备写字的时候,王大群装作孝子贤孙的模样,端茶倒水,铺纸研磨,把他伺候的周周道道。
  王铎的书法水平再高,总有自己不满意的作品,就习惯性地销毁。这个任务,通常由孙子来完成。

和你卷朝堂,我卷太子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