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票号(1/2)


  自己的要求被老爹严词拒绝,朱慈烺撅起小嘴表示抗议。不料作为老铁的王大群非但没有好言安慰,反而严厉地质问:
  “防祸于先而不至于后伤情。知而慎行,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焉可等闲视之。此句何解?”
  太子看了一眼老爹,见他没有帮忙的意思,只好嘟嘟囔囔地作答。王大群则一副继续教训的口吻。
  “记住,你是太子。自身的安危关乎国运,关乎民生,切记不可意气用事。非不得已,不能置身于险地,明白吗?”
  王大群的表现让皇帝点赞。儿子不再坚持,朱由检也收敛了霸气,脸色缓和不少,随后转向卢象升。
  “九台,边关你熟,辛苦一趟,奉旨劳军。怎么安排你们拿出个办法,我在朝堂上走个过场。”
  说着,又将目光移到王大群的身上,“你要生产电报机,又要搞个通讯营,到处都有用银子,你以为朕是开票号的……”
  崇祯帝的话没说完,就让王大群打断了。正要抬手,让他知道知道谁才是老大,欠揍的声音出现了。
  “陛下,皇家现在不是开票号的,将来一定是。”
  随着少年的话音,皇帝挥在半空中的胳膊停住了。
  “你是说将来皇家要开票号?”
  王大群点点头,浑然不在意空中的那条胳膊。
  “陛下,票号是一定要开的。不过小子还没有考虑好,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给出详细办法,等勘察地形后再行商讨也不迟。”
  皇帝的胳膊颤抖着收了回去,他做梦都没想过皇家要开票号。
  人、财、物都不具备,如何开办?到时候,满朝的大臣又要高喊与民争利。
  少年不再纠结这个话题,看着桌上简单的饭菜,记得指南中提到土豆和红薯在明末已经传入,只是没有得到重视,并未得到大面积地推广。
  他将话题引到土豆上面,“春哥,回去和母后说一声,下道懿旨,从天津卫沿着海边到广州府,寻找土豆和红薯这两样东西。”
  太子对于刚才的事情还耿耿于怀,老大不乐意地说道:
  “这回你不能再骗我了,你说的红薯是不是也叫番薯,御膳房就有,蒸着吃可甜了,就是吃多了肚子不舒服,还吐酸水。土豆我倒是没听说过。”
  王大群真是没想到,红薯已经到了皇帝的餐桌,那就好办多了。
  “红薯既然有了,只找土豆就行了。那玩意也叫土芋、洋芋,内白皮黄,可以食用。一会儿我画个样子给你。”
  “大群,土豆也能做电报……”
  皇帝轻咳两声,瞪了太子一眼,提醒他吃饭时的规矩。让太子将后面的话吞了回去。眨着无辜的大眼睛,奋力干饭。
  少年没管皇帝的态度,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以老师的口吻说道:
  “春哥,你是太子,在安全的情况下,可以走出京城四处看看,亲自感受民间的疾苦。我大明现在最缺的是什么?告诉你,是粮食!你知道土豆和红薯一亩地的产量吗?”
  “是多少?”朱慈烺不顾老爹的警告追问了一句。
  “二者亩产少则两三千斤,多则五六千斤。你说,这是不是大明的救命粮。”
  “咣当”,卢象升手里端着的碗掉在了桌子上,吓得他连忙起身,叩首谢罪。
  这是在皇帝家,饭桌上失仪的罪过可不小。但如此惊人的产量确实把他惊住了。
  皇帝对粮食的产量是从报表上得来的,没有什么体会。他可是带着全体边军开荒种地,深知这样的产量意味着什么。
  崇祯帝也放下筷子,示意卢象升起来,显然没有怪罪的意思。
  随后仔细盯着一旁的王大群,回想着两天来在他身上发生的事情,觉得他不是个人。

和你卷朝堂,我卷太子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