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金瓜小锤(1/2)


  夏日的夜喧闹而烦躁,随着月亮慢慢转向西边,那股躁动也渐渐平和下来,整个京城笼罩在夜色里,渐入沉寂。
  将银子送出去之后,史可法辗转反侧难以入睡。鸣蝉和蚊子交替着袭扰着他的每一根神经。
  两边都是赤条条的汉子,此起彼伏的呼噜声,夹杂着难闻的汗臭,让他企盼早一天离开这里。
  终于顶不住一天的劳累,他进入了迷迷糊糊的状态,突然“呯呯呯”的砸门声响起,库房外面人喊马叫,杂沓喧嚣。
  “起床了,快点!都特么快点!”
  随着库头张豪的大声催促,人们套上长裤长褂,模模糊糊地来到院子里,砸门的声音越来越急促。
  还在晕头涨脑的库吏们,面对突如其来的砸门声不知所措。
  “站好了,都站好了!”张豪一边叫喊,一边照着一个库吏的屁股就是一脚。“还愣着干什么,开门!”
  门栓刚刚卸掉,大门猛地从外面撞开,害得那人四仰八叉地倒在地上,捂着屁股咧嘴。
  一群盔明甲亮锦衣卫冲了进来,人手一根火把,小院顿时亮如白昼。
  明晃晃的绣春刀告诉所有的库吏,“抱头,蹲下!”
  库里们不知发生了什么,看到来人的架势绝对不好惹,只得按照要求执行。
  待锦衣卫压住阵脚,两个大红袍,一个飞鱼服走了进来。
  三人正是刑部尚书郑三俊,左都御史商周祚,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
  骆养性年近四十,一副肥头大耳的弥勒般脸盆上,镶着两颗绿豆,在那里滴溜溜乱转,上翘的八字胡抖个不停。
  官职不如旁边的两位,却是此次办差的主力军。
  他上前两步,挺了挺后背,开口道:“本官骆养性,奉旨会同刑部及都察院一同办案。奉劝各位都老实点,否则休怪本官手下无情!”
  说罢,一指蹲在地上的库头,“起来,将银库打开。”
  张豪连忙起身,带着两个库吏在锦衣卫的监视下,向银库走去……
  不多时,院子里摆上了长案,几十个大银锭子置于上面,张豪捧着一本账册来到骆养性的面前。
  “大人,小的张豪,斗胆请大人在上面用印。”
  骆养性明白,甭管你多大的官,从国库里拿银子,都要亲自画押签收,即使皇帝来了也不例外。
  他看了一眼郑三俊和商周祚,那意思,来都来了,一块吧。
  三人签字后,两个银匠被带了上来,开始对案子上的银锭进行核查。
  拿起第一个银锭,先是称重,五十两分毫不差。随后手起刀落,银锭分为两半,没毛病。
  第二个,第三个……直到第五个银锭才发现了端倪。两个银匠一番捣鼓,除去填充的金属,再仔细称量,含银量仅有26两4钱。
  天光渐亮,抽检的五十个银锭,十六个出现了问题。刑部尚书郑三俊大手一挥,“封库!”
  那么多的银子,一天都查不完,三位大人不可能总站在这里。只要查出了问题,后面的细活就是下属的事儿了。
  按理说,银子掺假和这些库吏没什么关系,他们只管出入库,勘验另有其人。可往腚眼里藏银子,和他们的关系可就大了。
  骆养性转了转绿豆眼,凑到另外两人跟前嘀咕了几句,见到二人点头,朝门外招了招手,两名太医走了进来。
  于是几十个库吏在绣春刀的逼迫下,排成三排跪在地上,褪下裤子,大腚翘得高高的,白花花一片。
  太医们用手帕捂着鼻子,显得十分厌恶。掏出不知名的工具,在每个白花花上面戳来戳去。
  夹带一两次银子,肯定看不出什么。可是常年夹带,那就不一样了。菊花残,满腚伤,大概说的就是这个吧。

和你卷朝堂,我卷太子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