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立碑(1/2)


  王大群没有在火炮和训练上面继续纠缠,而是拉着高百户的手,找了个避风处,倚着城墙席地而坐,装模作样地唠起了家常。
  “老人家,你在蓟州多少年了,孩子们还好吧。”
  老人没有回答他的问题,手里攥着刚领到的银票,反复观瞧,脸上的肌肉有些抽搐。好半晌,问了一句:“这东西当真能换银子?”
  “没问题,要是有人捣乱,我把他脑袋咔嚓了。”
  看着信誓旦旦的王大群,高百户有些犹豫,思来想去,还是下了决心,吞吞吐吐地说道:
  “少爷,小老儿祖辈就在这里,能见到你就是缘分。看你面善,有个不情之请,不知少爷能否答应。”说罢,把手中的银票递了过来。
  王大群猜不透老人的想法,将递过来的银票推开,“老人家,有事情尽管开口,只要我能办到,定会全力而为,银子是不能收的。”
  高壮不顾他的反应,把银票往他手里一塞,道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两个儿子,一个孙子,前些年清军从喜峰口入关,战了三天三夜,都死了。小老儿就一个心愿,在这山脚下立个碑,将来我们祖孙三代埋在一起,到了那边也好有个照应。我想拜托的就是这事儿。”
  高百户的请求让王大群措手不及,问道:“老人家,他们为国捐躯,连块墓地都没有?”一边发问,一边将银票塞回老人手中。
  “尸首都找不到,哪里来的墓地。”
  见到少年不肯收银票,高壮有些急躁,憋得老脸通红,干涩的眼眶中忽然噙了泪花,起身就要下跪。
  王大群一把将他薅住,带着威胁说道:“你要是下跪,这事儿我就不管了。要是想给后辈立碑,就要听我的。”
  老人不再坚持,收回手里的银票坐在地上,少年继续道:
  “这些年,无数的边关将士埋骨在长城脚下,尸骨无存却无人问津,这是朝廷的失职。回京后,我一定秉明圣上,在长城脚下,为你老人家的子孙,也为所有边关的将士们立碑。”
  高壮有些不可置信,卢象升和吴阿衡在一旁联合给予了鄙视的眼神,你的嘴真大。
  这些年,除了战死的高级将领会得到朝廷的礼遇,谁在乎那些逝去的兵丁。敢在朝堂上提出给臭军汉立碑树撰,那些文官的吐沫能把你淹死。
  士农工商,当兵之人正常地位都没有。在士大夫眼中,这些人抗击匪患理所应当,地位甚至不如妓。
  王大群完全没有纠结是否能树碑立传,继续将心思放在此行的目的。
  “老人家,立碑的事情交给我,保准让你满意。不过小子也有件事情烦请老人家帮忙。”
  “少爷请讲,小老儿当定竭尽全力。”
  人老成精,在边关呆了一辈子,说不定就有什么好的退敌之策。
  他开口道:“高百户,你对这里的地形应该了如指掌。能否判断清军会从哪个方向进攻?”
  高壮眯着眼睛沉思了一会儿,拉着少年起身,指向东北。
  “清军通常绕道喀喇沁旗,从那里向南是承德,向西是张北。从承德向东南可抵青龙,向西南可抵兴隆。若是走张北可直抵居庸关。具体走哪条路,小老儿也说不好。”
  听着百户的介绍,王大群思索着,似乎抓住了什么,向南北两个方向观望一阵,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老人家,刚才你说这条防线有六处关隘,是不是都有道路通向兴隆,而且都有河流从隘口旁通过?”
  “不错,山里的道路,多是峡谷中水流冲刷形成的,隘口多数在此处设立,既能扼守要道,还能得到水源。”

和你卷朝堂,我卷太子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