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有一种朋友叫《查令十字街84号》(1/3)


  李坛十一期间是在家过的,白天在家刷两套行测真题,晚上拿着大姨送的达亿瓦新钓竿去小河边夜钓。
  日子过的很是舒坦。
  今晚鱼情很好,下了窝料没多久,就有鲫鱼上钩,李坛突然很后悔没有去挖蚯蚓,这么好的天时地利,应该会有很肥的黄牯鱼上钩,姐姐丁岚和姐夫张屿如今添了小宝宝,两岁的小奶娃最喜欢吃的就是这种没有刺的鱼。
  望着电子漂出神,李坛想起来那本《岛上书店》里随意加的一张书签,书签是一张泛黄的咖啡券,背后写着三个字:张光萱。
  这应该是她的真实名字。
  他在明媚早晨收到了她的回信。
  李坛:
  你好。
  首先感谢你对我的信任。现在,我想聊聊我的故事。我遭遇过整整6年的校园暴力,直到现在,我的精神和心理上依旧遗留着校园暴力受害者的后遗症,自卑、内向、孤僻、敏感、没有安全感、不定期的失眠等,我花了很多年才能够有足够的勇气,把这一段自己最无法直视的历史,讲给你听。
  为什么告诉你这个事?
  我没有资格期望你做到连我都不做不到的事情,你可以继续恨这个人,也可以选择原谅,但是请你与自己和解,和那些伤痛和睦相处吧,人如果无法忘记的时候,那就只能记住,我们应该好好的活着,为自己而活,为我所爱而活,活的温暖祥和,活的金光闪闪,活的光芒万丈,活出我们原本应有的样子,完全没有必要被这么一个不值得的人毁掉剩下的人生,因为我们曾经因为她牺牲太多快乐。
  现在聊点开心的是吧,我一定要推荐你看《查令十字街84号》。
  这是一本读书人的圣经,几乎所有爱书之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灵魂上的共鸣。
  当年的女作家海莲·汉芙一贫如洗,贫困潦倒,穿着像“一个百老汇的乞丐”,因为贫穷买不到想读的书,恰好在《星期六文学评论》上看到英国的马克斯与科恩书店刊登的广告,便写信求寄一些喜欢的绝版书。从此,海莲·汉芙小姐便与弗兰克·德尔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书信来往。
  这本书根据作家本人的书信整理而成,每一封信件的背后都是一个真正的故事,他们的默契与信任令人动容,书里从海莲到弗兰克,从老马丁到邻居老太,他们都是尘世间最平凡的人,却因为人性中的善良而高贵。
  一、阅读之美
  很多人说,看完这本书,第一个想法就是跑去书店,摸一摸书,买一买书,再闻一闻书香。因为这本书里的书籍之美,总让人想领略一下阅读的快感。
  海莲·汉芙是个脾气不怎么好的女人,从通信中她对偶尔几次寄来的书籍表示不满,就能看出她的泼辣与直爽,当然,她的灵魂知己弗兰克从来没觉得她是个刁钻的顾客。这朵浑身带刺的玫瑰形容起书的质感却是极具女性的温柔,电影和原著里海莲也多有抚摸书皮和纸张的细节。
  “今天收到你们寄来的书,斯蒂文森的书真是漂亮!把它放进我用水果箱权充的书架里,实在太委屈它。我捧着它,深怕污损它那细致的皮装封面和米黄色的厚实内页。看惯了那些用惨白纸张和硬纸板大量印制的美国书,我简直不晓得一本书竟也能这么迷人,光抚摸着就教人打心里头舒服”。
  她善于发现旧书的美丽,她说在信件上说:

和书评人日记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