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焦头烂额(1/3)


  听到外边的狗叫,张丽芝胡乱穿上衣裙,也顾不上整理,就去灶台边摸火柴。他忘记了刚才是怎么样灭火的,老朱的整桶凉水早已经满屋子泼去,别说没有火柴,就是有再多火柴,也早已经被水湿透了。
  她摸黑找了一阵子,连一根火柴也没有找到,跌跌撞撞地跑到正房去找。
  这时二小朱友健醒来了,正在迷迷糊糊坐起来穿衣裳。丽芝赶紧把他摁下,嘱咐他别动,感冒发烧要休息。
  “我听见了”友健有力无气地说:“我要去找哥哥,哥哥还没回家。”
  “不行,你还小,不能去”丽芝摁着他命令道。然后,借着屋子里微弱的煤油灯光,找到火柴往厨房走去。
  灯点上了,刚开始慢悠悠的小火苗一跳一跳地往上燃,不时发出“咯咯叭叭”的响声,她知道这是油灯里也进水了,煤油和水在一起燃烧时会发出这种噼里啪啦的声音。等上面的少量水分燃完了,声音就会消失,灯光就会明亮。
  老朱预感到不是什么好消息,他心里想,如果是孩子回家,不会叫大爷大娘的。肯定是哪个孩子出了问题。
  没等丽芝完全挪开他的胸膛,他就已经转身向大门外跑去。
  原来门外站着两个孩子,他们是朱友康的同学——老冯头的儿子冯小军和大队支书冯贵堂(小名花狗)的儿子冯成林。
  朱书堂见是这俩孩子,刚打算张口问话,冯小军已经抢先说道:“大爷不好了,三金今天值日,走在后面,可是,我们一直没有等上他,往回找也没有找见他,不知道他现在在哪,我们赶紧去找吧,小梁和拉皂还在那里寻找呢?”
  老朱听了这话,也顾不得多说话,急忙回身从门后边拿起一把铁叉,又从老婆手里接过保险灯,也就是带玻璃罩的煤油灯,就急忙往外跑去。
  刚跑出村外,就听到马脖子的铃铛响动,因为这时雨势已经非常小,铃铛的响动可以模糊地听得到。
  听到车队来了,他就拐弯儿向车队方向走去,不一会儿就听见二蛋指挥马车的声音。老朱三步并作两步,迈着泥泞的脚步走到车队跟前。
  车队是夏至过后组建起来的。老朱在大队会计冯社良碰了钉子之后,又去找了支部书记冯贵堂。
  冯书记和他叔叔冯社良一个模样,只是人更年轻,更英俊。经过三年的历练,显得老道可亲,因为他懂得人心,不管心里怎么想怎么理解,从外表上说话间总是一派和气,显得亲切温和,非常有亲和力和感召力,给乡亲们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也给公社县里的领导留下良好印象。
  冯书记住在村东台南街中间,和老朱是隔排的前后邻家。每年夏季,人们在房屋上面吃晚饭、休息聊天的时候,老朱这里总能听到他们冯家人以及在房上串门的他的邻居们热闹的谈话声和说笑声。

和蓬州还魂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