虑(1/2)


  01•内外
  “”是一种不太听话的情绪。它可以分为内部的焦和外部的焦。内部的焦往往最早形成,并有可能推动了外部焦的发展,外部焦的表现便是彻底打开焦大门的最后一把钥匙。
  我们先来看内部的焦都有什么样式。
  内部的焦可以是想一个事儿,始终没有想明白,并且焦的人本身就是不愿和人交流的,他始终把自己困在这个自我创造的牢笼里。这看起来很愚蠢,但是对于他们来说是无法自拔的。
  内部的焦也可以是一种强迫性的思想始终束缚着你,你想与他对抗,但你没有力量;你想挣脱出来,但他却不听你的:随时来、随时走,可快可慢、可远可近。这种思想不得不让你想办法去抹开他,一旦你尝试去主动抹开,那么也就是中了他的圈套,你就会焦。
  内部的焦还可以是心中对于周围事物的天马行空的想象。比如说,看到一张椅子,就想问一问:它是用什么木头生产的,它的生产地在哪,经过了几层检验?
  内部的焦往往只有两种很浅薄的表现。一种就是代谢加快,比如手出汗;而另一种就是大脑内胡乱的思想节奏。内部焦最根本的特点便是:焦的情绪与想法可以在任何时间与地点发生。这是最让人难堪的,也是最让心理咨询师感到不知所措的。
  下面我们继续讲外部的焦。
  外部的焦,首先,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精神运动性不安。比如说,来回走,来回搓手。这就是心理疾病患者的自我保护机制增强了,将内部的焦直接转化为外部的焦。
  往往能做到直接转化的人,特点就是直爽,不喜欢啰嗦,或者是智商高。
  为什么说智商高的人也会这么做呢?因为他们明白自己这个时候是有什么样的问题的,所以适当的表现对于他们来说是完全可以的。智商高的人完全不意味着他们能彻底根除自己身上的一些虚病,这是极大的谬论。
  外部的焦还可以是其他物质与你的碰撞。稍有不慎,或稍有敏感话题的存在,便会激起你心中的浮躁。举一个例子吧!小明是患有焦症的人,他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发病了。他发病的根源在于一进教室就有惊恐障碍的表现。但有一天,他的家人忽然提起来这样的一个话题,他便会产生外部的焦感,甚至会有骂人打人的举动。往往这些举动并不是躁狂性行为,而是焦情绪的转化。
  说到这里,我们再区分一下躁狂性行为和焦性行为。
  躁狂性行为的主要特点是思维奔逸甚至不合逻辑,不合实情。虽然也会有打人骂人的现象,但要区别于焦性行为——患者发作前最后的表现是不同的。
  如果是对自己的焦感手足无措,逼到那一步了,便是焦性行为;反之。
  内部和外部的焦,关系是什么呢?内部的焦往往是最不容易被发现的,它往往也是导致外部焦的最根本的原因。内部的焦往往存在于心思细腻的人中,而外部的焦往往是有特定环境和特定地点的说道,什么人都有一定几率得。

和心理纪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