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世界(1/3)


  01•归属
  第一世界是人与人的世界,第二世界是思想与思想的世界。而,在这个时代,则演变成了人性的世界。
  一段时间内,激荡的思想冲突没有换来第一世界的平和,反而加剧了的激荡。我们的初心,是让第二世界归属于第一世界。在第一世界这个巨大的牢笼下,第二世界的我们难免会发生“战争”。
  最主要的是自己的思想与自己的思想之间的战争,当然还有派生而出的——自己与世俗之间的战争,自己与高尚之间的战争,自己与现实之间的战争……
  我们找不到第二世界的归属感,是因为此时,最真实的我们已经从暗流主动涌动了过来。我们人生活的第一世界,缺少的就是这种的拷问。
  当我们逐渐看透了现实的黑暗,思想的黑暗,我们就走在通往的路上。而我们身后携带的,是很长时间以来纠结在一起的心结。
  面对最真实的人性,我们是选择继续在黑暗里摸索光明,还是在里寻找一种特殊的归属感?这往往只取决于我们自己最真实的内心。是去管控第二世界,还是让第一世界的你汲取当中最鲜艳明亮的那部分去指导第二世界,这往往也只取决于我们自己。
  人性是对立的。我们找不到第二世界的归属感,于是坦荡地走向了迎面而来的。但是性情本为善良的我们,这个时候也许不会意识到,人性丑陋的那部分有多么的丑陋。
  我们不应屈服于的人性,尽管他是个大牌人物。就像面对佛像一样,我们最后,永远都是被自己内心当中对善与正义的信念而感动了自己,并且用这种感动引导自己走下一步的旅程,而不应该完全沦陷在不真实的世界里。那样的话,还会创造出第四世界,第五世界,第六世界以及第N个世界。
  或许,本来就没有那么多的世界。但这一不可知论没有源头可寻。历史的长河一直在流向人们所憧憬的,最冗长的——人性的世界。直到今天,也没有人能够完全看清主管的人性并付诸于实践。
  思想本应归属于人,本只是人应有。可当我们感受到了的犀利以后,我们是否会变成野兽?是否又会变成天使?这一切的一切都取决于内心当中最普实的“原论”,它的善恶度决定了我们的归属。
  有时却会“收获”一个又一个愚蠢的人。他们认为这是一种莫大的英雄主义。但在我看来,世界上唯一的英雄主义就是在看透人性后仍然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正路,不骄不躁,向阳而生。
  三个世界的归属没有最标准的定义,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说法。只不过唯一共同的是,这些独一无二的归属关系,不知不觉之中,会影响一个人的前程,对未来的思索;影响一个人对过去的看法;更会影响一个人对现在的灵魂与人格的抉择。
  02•拷问
  接受人性的拷问,是每一位心理疾病患者必须要面对的困难。
  拷问是多元化的。它可能展现为两种感受的抉择,也有可能展现为某种行为的冲动与克制。总而言之,无论是何种奇怪的拷问,它都会在你的身体里产生一种相悖论。我们作为人,永久地从人性的纠结里挣脱出来的几率,几近为零。何况在纠结的过程中,又会诞生一套套新的相悖论体系。
  对于大多数心理疾病患者而言,这种拷问经常会通过声传达。当我们凝望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望着你。有声,势必有回声。
  譬如一位焦虑症患者在症状浮现的整个过程里,被“非理智”带到了人性面前,他焦虑于做题还是不做题。一旦他选择背负症状做题,这种“非理智”又会“帮”他听见相对的负面的声音。这就是回声的表现。
  这里,我们第一次接触“非理智”这个概念。患有心理疾病的人,自我往往都极其脆弱,一旦我们再沦陷于症状背后的情绪,这种“非理智”就会从我们的灵体中分裂出来,它正是一切负面情绪的帮凶。

和心理纪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