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治世能臣(1/7)


  李卫从老家探视完老母又回到京城,被吏部正式任命为浙江巡抚,立即赴任,不得延误。朝廷为李卫准备好车驾护卫,李卫与众位京官告别,登上车驾走了。众人都以为李卫这样大张旗鼓上任,有些过于高调了,却不知李卫早来了个偷梁换柱,让那个替身坐进了马车里,自己换了便服,带着几个随从和皇上的亲笔谕旨穿过直隶往南方而来。那个假李卫的车驾每到地方一处,都有官吏来迎,假李卫只推说身体不适,一概不露面。
  只说李卫带着的几个人都是他收服的江湖上的好手,个个身怀绝技,所以李卫并不惧路上有什么险阻,相反他只管往匪寇贼盗猖獗的地方去,想多打探一下消息。雍正和李卫君臣二人心有灵犀,雍正不必说让李卫到江南干什么,李卫也已心里有数。满清入关以来,最忌惮的就是汉人打着反清复明的口号举行的一场场大大小小、此起彼伏的反抗与谋逆,李卫治匪治乱最有一套,这次到浙江自然也是让他平定欲图谋反的天道教和各种扰乱沿海的匪患势力。而两江之地的官员,多半是廉亲王允禩的人,雍正派李卫去浙江,用意深远。李卫揣测皇上更是要对盘踞在江南的八爷党动手了,而自己这个急先锋得先把这水里的鱼给搅出来才行。这个差事不好做,但李卫心里清楚自己该站在哪一边,尽一个做臣子的本份,最后孰胜孰败,也就问不了那么多了。
  李卫听说直隶、山东交界的地方有个红灯教很是猖狂,于是和随从由直隶进入山东地界,他带的几个随从,除了几个心腹护从,还有就是李卫的智囊,号称"小伯温"的齐师爷,此人不但精通阴阳推理,而且善于谋划人心,各种进表、奏折更是写的好,李卫每次向雍正呈送的密折皆出自其手,雍正每次看了李卫的折子总要夸赞一番,不无感慨的说道:"李卫虽识字不多,却陈事具奏,议论时弊,皆能切中要处,言语达意,词简意赅,虽老练书吏不能至,李卫真乃一奇才也。"这些密折虽是李卫口述,但齐师爷的代为捉刀之功也不可没。这位齐师爷也是医术精湛,了解各种解毒之法。李卫有他在身边如鱼得水,在云南每遇乌障之气,皆因有这位齐师爷才脱险,李卫把他引为好友,在外人面前虽有东翁西席之分,但私下二人却以兄弟相称。
  在李卫身边保护李卫的还有李卫的小妹李香玉,李卫的这个妹妹小时候就有"李野丫"的浑名,野蛮泼辣,专爱在男孩子中间打架,等长大了之后,更是不呆闺阁之房,只痴迷武艺,喜好打斗,不知情者皆以为她是男子,她也把一头秀发编成一条粗辫子盘在后面,更让人分不清男女,只是她长相俊俏,细心的人自然会发现她是女孩身。与其兄李卫不同,李卫习武并未有所成,就捐了个官,而武艺也荒废了。但这个李香玉不但比其兄有毅力,而且更有悟性,每次总能在短时间内让授业之人倾囊相授,而能超其所授,本领更是不断提升,附近已是无人能教,无师可拜。于是去江湖上找真正的高手学本领,也是机缘之遇,碰到一个独臂老尼和一个跛足道士,道士见了李香玉赞其为习武奇才,并感叹自己一生也只遇到过两个。只是叹息李香玉是个女子,学不得自己刚猛的武功,却劝独臂老尼收李香玉为徒。
  独臂老尼却道:"世人皆好武斗狠,则天下不宁。艺修于自身,不传于人为害。"拒收李香玉为徒,李香玉跪地相求,那道士也讲情道:"是益是害,在自身把握。当年小徒也差点误入魔道,幸好师父指点迷津,才能安然修行。师父若非用武力赢了小徒,小徒又怎能心悦诚服?所以艺在身上,能做好事还是坏事,全在自己的心。小徒看这个女孩子虽好勇,却诚心学艺,而且心地善良纯净,若传一艺给她,也不至于您一生所悟所创后继无人。"独臂老尼听他说的在情在理,又见李香玉确实是个可传授武艺之人,最主要的是李香玉豪气仁义,心淳质朴,是个可造之材。独臂老尼道:"罢了,咱们有缘相会,我岂能让你一无所获。教你一套剑法,传于后世,至于你用它做什么,那也只能看你造化了。"于是教了一套剑法给李香玉,临别前赠李香玉一把七彩霓虹剑。此剑出鞘遇光则幻化成七彩之色,无光则如琉璃一般透明无形,且锋利无双,削铁如泥,既是一件宝物,更是一件兵器。李香玉哭着拜别师父和师兄,独臂老尼道:"你我只有这一面之缘,待你回去之后,不要向任何人提起你我曾见过面。"那个跛足道士向李香玉说道:"我有个徒弟叫沐星齐,若你能见到他,待他尘世断了,让他到庐山南斗峰天合道观找我。"李香玉忙问道:"他怎么会信我?"那道士道:"只说我在俗世的名字就行,我的名字叫缪天雷。"说完随独臂老尼飘然而去。

和刀剑断情仇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