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敢死队不是你想要多少,就有多少(1/1)


  年货节运力日会以每晚20点电话会议的形式如期开始了,参会人方四队:以智宣为代表的业务团队,以玲姐为代表的物流供应链,以蒋海为代表的线下零售商家运营,以及以康蓉为代表的平台横向运营。康蓉把章云准备的现状数据通晒后,便把舞台交给了三位主角们。一时间会议气氛微妙得让章云这等小卡拉米们大气不敢出,一线上的参会人纷纷闭麦缩在电脑屏幕后面看着大佬们飙戏。
  “我想知道,你们现在每天的骑手快递员是怎么分配的,为什么我这边这么多订单没有人来接?”智宣先发制人,毫无想要客套一下的准备。
  “根据前30天各个渠道的订单占比情况,做了算法自动调配的模型,平台再根据实时单量做微调。”玲姐团队里的小彭哥主动回应道。
  “那我们现在要冲刺100%增长,物流成了最大的增长障碍了么?”智宣不依不饶地逼近。
  章云看着线上显示,玲姐始终闭麦,就好像压根不在线上一样。
  “这话怎么说的?现在不是只有你们一个平台运力紧张,是各个渠道运力都紧张。现在那么多骑手还阳在家里呢,刚转阴的骑手体力也不好,一天也接不了几单。现在你们什么长线运营规划都没有,张口就是要增长100%,让我们去额外招募新骑手。春节回来之后呢?你的单量能持续增长,养活这几天额外新招募的骑手么?”小彭哥怼得有理有据,把智宣的无理取闹对比得淋漓尽致。
  “现在业务增长,不单纯是我业务一个人的事情,是集团同时给到物流和零售供应的任务,现在怎么成了就我一个人想努力了?”智宣从客观存在转移话题到主观意识,完全避开了小彭哥的正面质疑。
  “智宣总,咱们不要上纲上线的,就事论事说问题。现在只要业务确定能可持续的增长,避免短期冲刺造成的成本浪费,我们肯定会全力以赴的。运力也是商品,也有商业成本和盈利需求的。”小彭哥不卑不亢地回复,让章云忍不住远程给他鼓掌。
  “正常情况下,对运力有增长需求,我们都是要求业务有个周环比爬坡,每周循序渐进的增长。像咱们这样要求立刻马上增长的,要不是集团内部的业务,我们肯定是连接都不会接的。但智宣总,咱们花集团的钱也得花得有长期价值,不能这么浪费,对吧?”小彭哥不依不饶,疯狂上单输出,犀利的全场鸦雀无声。
  “玲姐,这也是你的意思么?”智宣不接小彭哥的话,对着从开场到现在一直闭麦的玲姐问道。
  “咳咳咳,抱歉哈大家,我阳了,嗓子太疼了。开会之前已经和小彭对过,他说的就是我的意思。”线上传来玲姐嘶哑的声音,前半场的沉默突然就被大家理解,甚至心疼了。
  平日里强势得不可一世的玲姐,突然虚弱下来,倒是让智宣的需求显得更加像个野蛮的侵略者。
  会议突然就僵在这里。智宣没有任何下一步动作,而其他人似乎都在等待着早点结束这个会议,早点进入下班模式。
  这时一直没有说话的蒋海,突然亮麦要讲话,也拉回了一些人线上看热闹的心态。
  “两位都把需求说清了,我也说下零售商这边的情况。你们也知道,线下超市的拣货仓都是封闭空间,听商家反馈,现在拣货员都是进去一批倒下一批,敢死队一样的在干活。”蒋海说的这个事情,章云确实之前没有想过。从线上大家一片沉默来说,估计如章云一般的人并不在少数。
  “你们这个意思,就是大家都放假躺平算了。拣货员也倒下了,订单也没人接了,那我们跟康蓉团队都歇着算了。”章云听着翻了个白眼,心里暗骂这拖人下水的行为。
  “你这什么狗脾气?”蒋海毫不留情面地骂了一句,接着心平气和地说出自己的解法,“为了应对短期的压力去招募敢死队,肯定是不合适的。建议大家按照倒下的人2周可以恢复正常上岗,我们三方都可以流动盘点人力,这样拣货的仓配人力、接单的物流人力就都可以滚动预测起来了。”
  章云听完,只想为蒋海疯狂点赞。摆事实讲道理、抛问题给解法,这才是大佬该有的姿态。既不像智宣一样,一昧的罔顾客观事实提需求;也不像小彭哥一样,对一切只sayno。
  蒋海的话也征服了原本还在剑拔弩张的智宣和小彭哥,两人纷纷发声表示同意。
  “那既然大家都同意我的解法,大家就分头盘点下各家的情况吧,包括智宣那边的订单增长背后的业务支撑有哪些?大家在明天日会上也都同步下盘点之后的情况,看下如何减少因为彼此节奏没吻合导致的成本浪费。其他人还有什么要补充的么?”蒋海在最后问了一句,看到大家都沉默说道:那今天就这样散会吧。”
  多亏有蒋海的出现,第一场日会终于顺利结束了。章云打了主意,要找人去打听下这位天降大佬。之前业务上接触的少,没想到居然还是一位扫地僧,三言两语就把上串下跳的智宣拿捏住了。
  

和我在互联网大厂躺平的日子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