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搅海 上(1/3)


  得到柳鲸的准许,谢采也决定拿出一些自身的价值出来,增加一下筹码。
  “会首雅量,采也不再有所保留,在下在东海多年,进方家之前便是海龙会鬼山岛岛主,现在添为海龙会朱雀长老。”
  谢采也讲述起这些年在东海的点滴。
  谢采出身于陈郡谢氏一族,其先祖谢澹曾在隋文帝年间因政绩卓著,拜为柴桑侯。然王朝更迭,世事流转,及至唐初,陈郡谢氏已为一介布衣。但谢家仍以书香传家、出仕报国为训,虽每代皆有科举中第者,但未曾有人能封侯拜相、位极人臣。而谢采的父亲谢瑄亦是如此,他资质平庸,凭着勤苦做了一介长史。谢瑄自知终其己生,难求官场得意之时,便将光耀门楣的期望放在了儿子谢采身上。
  谢采九岁时,谢瑄右迁往江南道任上,恰巧大唐三大风雅之地长歌门亦在江南道。杪春的千岛湖风景秀美,“风微起,波微生。弦亦发,酒亦倾”,风拂过竹林带来绿意,游鱼争相跃出水面,依偎着湖岸的荷花刚刚结苞,素白、姹紫、火红、碧玉都还在沉寂。此时正值长歌门下弃智书院招收门生,谢瑄听闻便携子谢采前去一试。但弃智书院之门生,多为各地之英才,故而试题也比寻常书院更加精巧、玄妙。谢采不忍拂父亲之意,以高分通过了弃智书院的考核,一篇即兴所作的《千岛赋》惊艳四座。九龄公得阅此文后,也抚须莞尔,继而亲自接见了小谢采,并表示愿收他入门。
  谢采虽知晓父亲所愿,但还是选择婉拒了九龄公的美意。他言说自己志不在诗文,亦不在做官称相,而是五行八卦,奇门遁甲之术。他所求乃是天下大道,人间至密。长歌门中圣贤济济,多是济世救民之能人,工于诗文谋略,或是国事策论。而这些仅为父亲谢瑄所望,实非他谢采内心所求,他虽极慕弃智书院之名,但不合他心性,只能忍痛割舍。
  半年后,父亲谢瑄为政敌陷害,被腰斩于闹市,阔刀落下后半个时辰方才咽气。母亲钱氏悲痛欲绝以至心疾复发,卒于父亲谢瑄灵前。一夕之间,谢采痛失双亲,而族人见谢瑄失势,避犹不及,皆似鸟兽般散去,仅剩尚且年幼的谢采孤零零的站在空无一人的谢宅之中,望着父母灵位前升起的袅袅地祭香。
  其后,在家中忠仆陈九的帮助下,搭上了前往海州的商船,不想半路上被海寇袭击,陈九当场被杀,谢采也被抓到岛上,从此流落东海。
  父母和陈九惨死之状历历在目,谢采早就从书籍中读到人性险恶之处,如今亲历双亲含冤亡故,善心收留自己的长工更是因利益,被毫无瓜葛的人杀死。继而谢采更觉人性本恶,为了自己的利益,将他人的性命视为草芥。

和剑网三之鲸吞海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