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肖 利 一(1/2)


  肖利是最无奈的一个,她在初二时就由父母做主被迫演义着别人对象的角色。她对学习仍然激情燃烧,并没有想离开学校,她很想念书,只是条件不允许罢了。
  她回到家里,只要有点空闲就偷看她那爱不释手的书,当众却装出就此罢休的样子,她这样只是表面应付着她家和周围的人。
  第二年,她偷偷地又报了名去参加考中专。必竟也没有多少学习的机会,还是没有考住。她悲愤地想:这大概就是该着自己非得做个农民吧,要不也不会在学校当学生时就另兼农民的对象了。
  她默认了一切。
  农民意识就是这样:一个家庭拉扯孩子就是为了长大帮助干活。有哥的还得把你找出去要点彩礼钱为哥填补彩礼钱。肖利还算幸运,这点彩礼钱用作了退还生产队的口粮欠款,解决了家中缺乏劳力的燃眉之急,她还能坐在学校里学习,这比起只念过一两年书的孩子很是幸运了。出生在农村就得与所有农家一样世俗风情顺着来,出生在农民之家就得受这套老农意识的支配。找对象标准:家里弟兄少点,父母年轻点,小伙子老实点,身强力壮干活勤快点。
  可对于有点知识的女性,这种认识就有些落后了。肖利非常不满意这个对象,只是对他略有点感谢。她能有今天也是他付出了一些值得感谢的东西,所以不冷不热地对待他。小伙子原以为肖利不念书对他有利,没想到还不如以前呢。他有些着急,绞尽脑汁地想着讨好肖利的办法。
  如今木匠挺吃香的,要不学个木匠玩点手艺也许能改变对象对自己的态度。于是就拜师学艺了。
  管他学成学不成,他总算少来登门“拜访”了,肖利的眼前清静了心里也不烦了,默默地为家里干着自己力所能及的活。
  她终于达到母亲的目的。从生下来母亲就把她称之为“替娘闲”,现在母亲不用出地了,在家里为劳动人做饭,做针线,还得照顾小的弟妹。所以肖利并不挣扎,自己也长大了能看到这不容反抗的一幕了。
  肖利成为一个农民了。很快就容入了那劳动大军中,也炼就出了一副硬骨头。在生产队那轰轰烈烈的劳动中,她并不落后。她甚至要与男人一比高下。
  1981年春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象温暖的春风吹进了千家万户。
  在农村实行了“包产到户”,承包工作全面展开,这时正值夏秋相接之际,收获的季节伴着“春风“使家家户户获得了大丰收,和煦的“春风”陪伴着丰硕的秋天,给人们一个舒爽的心情。
  各家各户分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土地。劳力多的早早地收拾完毕,想着那剩余的时间出去干点什么挣点钱回来。只有父亲和肖利两个劳力的一个大家庭,也不落后,随着季节的变化也变换着劳动的花样,每一个季节需要干啥就干啥。那学了一年木匠的未过门女婿,因为此时遍地都是“二”木匠,再加上人们家的窗户越来越简单化,大木匠也濒临休假,所以他就弃学了,况且他也学了点东西,对于当今的门窗只对个铆鞘,好歹也能拿下了。还是回来讨好岳父母和对象吧。自此肖利家经常闪现着他的身影。
  岳父母看着这有眼活心事的女婿,满心欢喜。小伙子得不到对象的笑脸,常逗着那两个小舅子和两个小姨子玩。他认为岳父母就是他的救星,只要他们喜欢,对象是不会嫁到别人家的。这也就是他的***,这是他自己为自己创造的表面快乐,其实他心里痛苦的很。他常常偷偷地看肖利,可她却从来都不与自己对视那怕是一眼。他决定找个机会和她谈谈。

和十枝未开展的花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