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家喜(1/2)


  在南阳府城东南方向,白河北岸坐落着一处古宅,古宅四方有致、飞檐琉璃尽数俱全,有了宫闱的气派,这就是南阳顾家,顾家世代为官,也可谓书香门第。据传顾家祖上最大官至军机处军机章京,因为与和珅较为亲近,后和珅败落,顾家也因受牵连一度败落,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顾家由京城迁到南阳府。
  1875年顾家有两件大喜事,第一件喜事是顾家大儿子顾峰老来得子,顾寿福出生,顾寿福的出生可谓一路坎坷,几经曲折。第二件喜事是顾家二儿子顾江喜中进士,虽然已是清廷垂暮之时,但中了进士一是为祖上增光,二是也证明了顾家人不只是啃老,也有一身才能。
  顾家双喜临门,南阳府各路要员都前来祝贺,有脸的没脸的都带着各自的诚意来到顾家。
  “恭喜顾大爷喜得贵子,这孩子将来定成大事,我家有女二岁,虽长你家少爷两岁,将来也可成一个好姻缘呀。”南阳府俯首张大崖半低着身、翘着眉说道。
  “哪里话,哪里话,这孩子将来不知有何出息,怕是高攀不得俯首之千金。”顾峰捋着胡须客气的回道。
  两人说罢,相互扶着笑着走进顾家。
  “恭喜顾二爷一举高中,为顾家,为南阳府争光。今次进入翰林院,必将前途无量。”上届南阳府进士马石占语重心长的说道。这马石占上届进士也入了翰林院,但宫里传出消息因党派之争被打压,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回到南阳府谪居,虽然没了官职,但清闲的日子过得还是有滋有味。
  “借马进士吉言,希望能给祖上增添一些光彩。”顾江答道。一开始,顾江是不愿意进翰林,当下清廷腐败,已出垂暮之相,但在哥哥顾峰的劝说下还是入了翰林,只是告诫于他:乱世,当谨慎,但国家大义不可无。
  这天,顾家高朋满座,庆贺声、丝竹声萦绕盘桓在这个四方古宅中,高雅的、庸俗的都来了,都在这里推杯换盏,一醉方休。
  “好久没有这么热闹了。”顾峰感叹到。
  “是呀,上次家中有如此盛况也是祖上入军机处的时候了。”顾大太太应声到。
  “虽然祖上入军机处的盛况,未曾见到,但听父亲大人的描述,也可感受当时庆贺盛况的震撼,京畿要员都去了,大戏唱了足足三天,皇上还特派人员前来祝贺。只是我辈没有为祖上长脸啊。”顾峰脸上显现羞愧之色。
  “哥,不要这么说,虽然我辈没有祖上的风光,但如今我入翰林,必当尽心效力朝廷,创造一番事业。如今寿福出生也经历了几番周折,将来也定会成为可造之材。”顾江说。
  顾峰给儿子取名顾寿福,像名字一样是希望他长寿有福。顾大太太年轻的时候怀过一次,但临盆的时候,因大出血,在保大人还是保孩子之际,顾峰选择了保大人,在那个封建社会,顾峰能做出此选择也是顶着很大的压力,但顾峰知道顾大太太是他无法割舍掉的爱人。
  后来,两人也经常去南阳府淅川长寿寺求子,给寺院捐了大殿修缮,寺院和尚给做了小人告诫放到枕下不出一年便可得子,可事与愿违。再后来,医师又说两人身体有问题,两人按照医师嘱托吃了大量中药,可还是无济于事。得知修桥修路可以积德,顾峰在南阳府修了大大小小二十多座桥,但仍未有转机。就这样做着好事、修着桥铺着路,三十年过去了。也有人劝顾峰再娶一室,但他拒绝了,是他对妻子的真挚,也受到当时新式婚姻思想的影响,一夫一妻的思想也在那个时代萌发。当别人开玩笑说到顾家就要没后了,顾峰总是笑说还有弟弟顾江呢。可就是在这一年,不只是上天被这对夫妻感动还是什么原因,顾大太太怀上了,全家人喜出望外,顾江也笑着说我的负担算是没了。

和顾家的儿女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