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老吴工作室(1/3)


  季行夫妻俩到宜兴市丁蜀镇的时候,大约是下午两点,季行给老吴打了个电话,说他们已到,自己要先带老婆去紫砂博物馆看看,回头再去他工作室。老吴说应该的应该的,他也还在家里,这就去工作室恭候光临。
  宜兴紫砂博物馆算是比较大型的县级博物馆,宜兴据说有五朵金花,而紫砂无疑是第一朵,遐迩闻名,小小一把壶能够带动一个富裕地方的经济,也算是一个奇迹。而其他四朵金花,分别为青瓷、均陶、精陶和美彩陶,估计绝大多数人都没听说过。
  “谁说没听说过,青瓷和均陶我听说过啊”,陈盈听了季行的介绍,回答道。
  “你听说过的青瓷是龙泉青瓷吧,不是宜兴青瓷。而均陶是近代名气才响起来的,跟其他几个民窑在历史上不可同日而语,更不要说官窑了。不过话又说回来,均陶的历史倒是比紫砂早呢。”
  俩人在博物馆里安静地看介绍,低声交流。可能家庭教育的关系,两家的教育都是“行万里路,破万卷书”,所以俩人自从有收入开始,基本都存着钱,往家里蹭饭,然后存的钱都用来旅游。至于读书,读书需要钱吗?家里有,图书馆有,网上有,买的学校还能报销。后来俩人认识,在这方面算是臭味相投。他们俩本来就喜欢逛博物馆,未生孩子之前,俩人出国旅游,花三分之一时间在路上,三分之一时间逛景点,三分之一时间就是逛博物馆。相比于国际上说得出名头的大博物馆,如卢浮宫、大都会博物馆、BJ/台北故宫博物馆和芝加哥博物馆,紫砂博物馆自然就是迷你型的,展品也单一。陈盈走马看花,说实话她也看不出什么好坏,壶都差不多,倒是几套拟物的雕塑品,觉得颇有趣味,拉着季行指着说:“这些东西有趣。”
  “我也觉得这些比较有趣,其实捏泥巴的技术倒在其次,我倒是觉得难就难在颜色,比如说这只小竹凳,颜色和真正的竹凳一摸一样。如果是其他材料,用涂色或填色还是比较容易的。但紫砂号称五色土,不用釉料,这应该完全是烧制出来的本来颜色,这就难了。不说不同矿点挖出来的共生矿成分不同,就算是比较单纯的矿料,不同窑温、烧制时间、烧制次数就会得到完全不同的颜色,更何况这不同颜色的紫砂泥,有不同的收缩比,烧制出来不开裂,也是很有点功夫的。”
  陈盈是搞材料的,自然秒懂,问道:“这和我们做材料一样,其实只要按照工程步骤做实验,不难找到最终的工艺,毕竟只是考虑肉眼能辨颜色和收缩比,精确度要求不高,不会考虑强度、结晶度等其他性能指标。”
  季行点点头:“我相信他们也做实验,但没有那么多技术数据,主要还是靠几十年的经验。这就是手工业的迷人之处,也是中国文化在技术上的可悲之处,一遍遍尝试,用人力堆,好不容易搞出的工艺,又不外传,几代后失传,然后再有人又一遍遍尝试,还是用人力堆。”
  理工科家庭通常就是这样,碰到什么最后都摊上了技术,明明这是艺术好吧?
  艺术,艺术有什么好讨论的?好吧,你说什么就是什么,我替他们回答。

和教授乱入紫砂江湖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