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小张 张昊民(1/5)


  周末,下午,门铃声想起,陈盈打开门,一张怯生生的脸出现在门外。“啊,小张,进来进来。”陈盈客气地把小张引进门。这原本就是约好的,小张说是要来看看陈老师,陈盈不知道他究竟有什么事,猜想也许是毕业找工作的事情。可是说实话,这种事情,她也帮不上忙。
  其实毕业生工作不好找,根源可能还在于90年代扩招开始,当初学校并校、学生扩招这件事,各学校内部的争议也很大。像季行爷爷那辈,反对声比较大。一来是自身原因,当时学校的职称都是教育部管理名额的,一旦扩招,教师人数增加,职称不够了,就要副教授男性60岁女性55岁都提前5年退休,把名额让出来。二来是很多当初二三批录取学校并入第一批录取学校,这样降低了一流学校的整体生源水平。三是被并的一流大学,自然不太愿意,凭什么原来平起平坐的,现在要低一头呢?
  但支持的声音也不少,因为学校规模扩大,科系增加,变成综合性大学,另外对于二三流学校来说,并入一流大学,自己一下子也成一流了。从国家角度来看,一方面可以集中投资综合性一流大学,另外可以扩大招生规模,延缓当时高中毕业生就业形式不好的状态。
  当然从季行父亲的角度来看,和他爷爷一代的观点不同,认为如果高中生没有工作,那么多学点东西总归好的,过几年经济周期上升,自然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会消失。事实也是这样,五年后的就业市场非常好,一直持续了近二十年的繁荣。但是,一旦经济往下走了,当初高中生的就业问题就转嫁到了大学生身上,本科毕业生不得已只能读研究生,将矛盾推移,造成硕士生人数超过本科生的状态,而硕士生继续往博士生那里挤压。当就业市场持续不景气,那二十多年前的高中生的问题,就复现在今天研究生的身上,而研究生不像高中生,高中生什么都可以干,而研究生就不同了,不太愿意从事蓝领工作。从职业的角度看,可以责怪研究生娇气,而从教育的角度看,是教育资源的浪费。
  到了季行陈盈这一代,他们的看法就是没有趁这二十年把产业和教育调整好,紧缺人才依旧紧缺,而由于科技发展带来的很多替代行业则人才过剩,典型的产教研问题。也不知道宏观经济学家和教育学家们都在研究些什么,从2008年股市的暴涨暴跌已有端倪,持续依赖外向型经济,A股指数十多年不涨,房地产连续十多年暴涨,是没有办法,还是视而不见?当然,问题季行这一代知识分子看得到,但不是他们这些小人物所能染指的,所以久而久之,季行的口头禅就变成:“别管人家,干好自己的事情。”
  行政管理的手法常常是层层下压,教育局把任务压在了学校身上,而有些学校的行政层,完全没有拿自己当作服务角色的觉悟,只有当官僚的态度,把学生就业率也算在导师的绩效上,逼得导师去为学生找工作。幸好,对于一流大学来说,没有这么下流行的行政,至少陈盈不用为学生找不到工作承担什么责任。
  小张接过茶杯,笑笑说:“我是来和陈老师说一声,暂时道个别的。”
  “哦?你找到工作了?”

和教授乱入紫砂江湖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