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式饮庶几,永以为好(1/4)


  黄维和顾泽燕在茶室里,他们今天也约了范敏敏和吴倩华,只是他俩先到。
  黄维说:“你生意怎样?”
  “接单接不过来,有点名气了嘛,你也一样吧。”顾泽燕答道。
  “是啊,但你有没有觉得,我们比过去忙多了,但收入好像反而有点下降。按照以前,一个有点名气的国工的全手工光素器,怎么也要卖到5000元吧。现在又要设计,又要做壶,还要装饰,也就6000左右,客户还嫌贵。”黄维说。
  “嗯,是这样,其实现在要体验壶的,很多就是以前买1000到2000价位全手工的那些人,现在他们都想要体验壶,期望价格翻一倍,也就是4000以下,和我们的价位还是有2000元的差价。”顾泽燕说。
  “但算算吧,设计要一两天,做壶要两天,再装饰也要两天吧,怎么都要一个星期一个壶,还好现在都用机车王的泥和烧制,成本算比较低。一个星期赚5000元,一年也就25万,比以前低了。宜兴姑娘嫁人,对方没有年收入30万的看都不看。”黄俊挠挠头。
  “机车王那边算很帮忙的了,泥料和烧制基本都是贴给我们的,而且成品率高,算又省下一笔成本。那些壶友也不看看,以前五六千的是什么东西,现在五六千又是什么东西。现在可与以前的花器比,相当于过去的七八千。”顾泽燕赞成到。
  “其实,我们还算好的,以前做二手壶的那些人,现在二手壶卖不出去了,你看很多直播间都关了。不过点搪还行,都当全手工在卖”黄维说。
  “是的,现在直播间主要是年纪比较大的那些老工匠,泥是家里有的,没成本,慢慢悠悠在直播间做,一千多元一只全手,卖掉一个是一个,卖不掉反正也就放着。半手基本也就是这个情况。也还是有一些客户买了机车王后,还想买几个传统手工壶的,或者就是对传统泥料感兴趣。只是他们的收入低了很多了,全手出货量本来低,再低一点也还能平衡;半手一天做两个,卖不太出去那么多,毕竟机车王做得比他们更好,说起来都是靠模具的。”顾泽燕回答。
  “全手工受到点搪的挤压,做全手的年轻人也受不了,一天赚五六百快,一年十几万收入,老婆娶不起了。”
  “但要是去打工呢?几千元的工资,一年还没有十几万呢。全手工受点搪挤压,说到底还是没啥设计,看起来差不多的壶,点搪型还更正一些,又看不出区别,就跟机车壶挤压半手工一样。如果有设计的,点搪就做不到了。说到底,还是体验壶这条路是对的。”泽燕说。
  “我想起季兄以前说的,做紫砂壶的太舒服了,不会做壶的还可以做壶商,价值扭曲的市场,终归要回归的,而且,实际上并不需要那么多年轻人做紫砂壶,浪费人力资源。”黄维说。
  “我们其实应该庆幸,没在淘汰的边缘。你跟着季兄去欧洲,不就是当初有这个忧患意识嘛。”
  “我当初就是研究了一下机车王,然后就吓坏了。其实你做装饰是得益的,我是差点被淘汰的。但是,我没有想到,收入会降低。”
  “我倒是没有怎么降低,以前我们装饰的,工价比你们做壶的低多了。”
  正说着,吴倩华和范敏敏到了,“两位大师,头凑那么近,在搞啥阴谋诡计呢?”吴倩华大大咧咧地问。
  “又胡说八道了,幸好这里没外人。”顾泽燕嗔道。
  吴倩华向三人看看,算算地说:“啧啧,三个国工,就我一个助工。”不等别人尴尬,立刻出了个主意:“你们三个人一起做个壶吧,敏敏设计,阿黄做壶,泽燕装饰,三国工壶,都是大咖,这壶得多少钱?”
  “主意是好主意,但我们三个,怎么舍得丢下我们的小妹妹呢?”范敏敏搂着她的肩膀嘻嘻说道。

和教授乱入紫砂江湖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