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1/4)


  从正月初五开始,芜丰的许多年轻人纷纷踏上了外出打工的旅程。有车的赶在高速收费前开车走;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的人也要赶在初八前回公司报到,更要早点去,晚了怕搭不上车。
  到了初七,人就基本走了一大半。各个村子一下变得冷冷清清,新年的气氛消失得无影无踪。
  初七一早,陈月红一家吃过早饭,也收拾好行李,准备回陵南市。
  立生和杨美昨天就开车走了,他们初八要上班,怕去晚了堵在路上。他们把小孩留在家里,和谭家英、陈有和一起,晚几天才过去。家里还要收拾,得花几天时间。
  张良开车到了巷子口,谭家英和陈有和帮着把行李提到车上。一个行李箱,加上亲戚们给的一些家乡特产,和谭家英在上海腌的腊肉,整个后备箱被塞得满满当当。
  临行前,谭家英不舍地挽留女子:“不多住几天?就同我和你爸一天走,不行吗?也没几天了。”
  陈月红无奈地说:“不行啊,现在已经很晚了,大部分人都走了,我们也要回去做事。”
  谭家英理解女子,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容易,开支大,为了多挣几个钱,一过完年就走了。
  谭家英不舍地把陈月红一家送到了贤世的门前,才停下脚步。
  陈月红从后视镜里看到妈妈悲伤的脸,心里很不是滋味。
  如果可以,她也想在家里多陪陪家人。
  可现实不允许啊。每月的房贷、女儿的学费、一家人的住房、生活费、车位费等等,打开门就要用钱。不能停下来啊。
  唉,人活一世,总是身不由己。
  白色小轿车驶出了羊山,拐过了新店子,快速地朝几里路远的高速入口驶去。
  看着渐渐远去的羊山,此刻,陈月红的心里不同往常离家的那种不舍,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生活的担忧。
  去年年底,她和张良把快餐店转让了出去。
  去年一整年快餐生意都不好做。本身他们的快餐就做得一般,没什么特色。周边又遍地开花的快餐店,以及外卖平台的兴起,使得店里的生意大不如前。而且在开快餐店的这三年多近四年的时间里,陈月红和张良没有好好休息过一天,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停歇地做活,让他们的精神时刻保持高度紧张。陈月红感觉到身体和心理的双重疲累。
  快餐店做的累、挣的钱又少了,使得他们萌生了转行的想法。他们想换一个相对轻松一点的事做,不过想来想去,也没有一个好点子。上有老下有小,孩子要上学,身上还背了五十万的房贷,也没有别的什么好门路,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正在他们苦恼的时候,明哥提出让他们跟着他学做本地特色早餐。本地人爱吃一种用米浆蒸出来的美食,叫肠粉。薄薄的粉皮滑嫩爽口,里面可以加肉、加蛋、鲜虾、猪杂等等一起蒸,撒上一勺特调的汤汁,一份营养美味的肠粉就做好了。不仅本地人爱吃,就是不少外地人也好这一口。
  明哥的老家就是以做石磨肠粉出名,这是全省闻名的。明哥之前在老家专门拜师学过,这才到陵南来开店的。他店里主要以早餐为主,快餐是搭着做的。
  明哥说,“别看早餐价格低,一个客人四五块钱。利润可不低,一个五块的肠粉,利润可以达到三块钱,甚至更高。如果找到一个人流大的好位置,光卖早餐也是可以的。你看外边好多单卖早餐的,人家开得下去,证明就有得做。”
  陈月红和张良听了明哥这么说,瞬间看到了曙光。他们想,如果光做早餐,起得早是早,可是下午可以休息呀,这不比一天到晚守着快餐店强。如果按明哥说的,找到一个好位置,那收入应该不会比现在差。关键是能学到一门手艺。有一门手艺是多么可贵。要不是和明哥关系好,他又要回老家发展了,明哥是绝对不会把自己挣钱的法子抖出来的,多一个人做就多一份竞争。现在这个社会,你要去学个什么东西是很难的。要不就交钱,要不就去应聘学徒。不管是哪一种方式学艺,人家都会留一手。像学徒就更难了,一般都要先做一两年杂工,这期间你只有极低的报酬,但是却要当牛做马。

和大迁徙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