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1/3)


  1
  命运,天堂,悲剧,这些东西他们从来都不主动抛头露面。很多的情况是:听了个名号,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去说,存在的意义是什么,都不知道。
  不知道也是一种福气。尼采,《道德经》都有提到过所有的东西到最后都要归于虚无,如果针对一个东西锲而不舍的刨根问底,最后大多数都是虚无。
  不要过于执着的,迫切的想要知道答案,你不知道答案所带来的真相会怎么样的伤害你。
  谎言不会伤人,真相才是快刀。这个世界无止境的欺骗着我们,小时候爸爸妈妈说长大了一定很有出息。可是有出息的定义是什么呢?随着年龄的增长,连有出息的定义都在不断下降,想当科学家,想当博士,想上大学,想好好活着,想要付完首付,想要凑齐彩礼……这出息活了个什么劲儿呢?人是大了,出息倒是缩水了。
  到了上学的日子,老师说这孩子聪明是聪明,就是懒了一点。聪明又是什么?善于察言观色?能够几秒解题?能够解决黑洞问题?能够破解基因链?聪明人又是什么?老师只是说聪明,没说怎么个聪明法,平凡的聪明,危害性要比愚笨更强,而且,愚笨才是主旋律。而老师在我们成长的日子中只解释了聪明是什么,怎么变成一个聪明人:多做练习,充分利用时间等等——这些是成为平凡的聪明的必由之路。
  本末倒置的时代,不重视平凡的愚笨带来的源源不绝的求知欲,反倒将平凡的聪明奉为救世主,时代的推进器。
  哪个时代都会有聪明人,哪个时代都会有笨蛋。
  2
  但是笨蛋一定占大头。
  不可否认,去教一个笨蛋知识,让他学着举一反三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比教一个聪明人更难,而且需要花费的时间精力更多。
  聪明人做聪明人的事情,他的所作所为才叫聪明;自以为是的聪明人尽管做了聪明人的事情,也不是聪明人,反而更显得愚笨。
  笨蛋做笨蛋的事情,他的所作所为才叫笨蛋;知道自己是笨蛋的笨蛋尽管做了笨蛋的事情,也不是笨蛋,反而更显得聪慧。
  因为聪明人不会说自己聪明,笨蛋不会说自己是笨蛋。
  自以为是的聪明,认清自己的笨蛋。哪个才会被唾弃?
  3
  但并不是平凡的聪明就不好了,能帮助人们更好的生活下去的技能,知识,方法,那就都叫聪明。但那个是平凡的聪明,别妄想着能登上真正的“聪明殿堂”。“聪明殿堂”里面容不得平凡,自然,容不得平凡的聪明真的是高大上,可是也正是如此,越基层的群众也不能理解“聪明殿堂”的存在。
  炒菜需要黑洞吗?放多少盐需要三角函数吗?买一个西瓜需要用到拉格朗日吗?你大可以拿着这些从“聪明殿堂”里面偷盗出来的艺术品到处显摆,但是其他人,只要不是“聪明殿堂”的看守者们,都会把你当傻瓜一样的看待。
  4
  “聪明殿堂”要求时代的顶端奉献出生命,时间,才施舍给那个时代更尖端的“聪明”。每个时代都是一样的,没有特例。
  真正为了“聪明”痴狂的科学家们,骨子里天生就带着探索和奉献的基因。
  时代有一个极其鲜明的特征:前进和倒退并存,而整体为前进状态。这并不是空穴来风,算上来我们华夏经历了三个人类社会形态,原始,封建,社会主义社会,每一次的进步都伴随着前进和倒退。从原始到封建,工具进步,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倒退(毫无公平可言);从封建到社会主义社会,制度进步,但是精神却倒退(萎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

和剥离乱纪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