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评诗《登高》(1/1)


  评诗《登高》
  先前是读过登高的,初读那会,便觉到几分肃杀之气。细赏了一番,方觉我之见的浅薄。
  无边落木,不尽长江,辽远高阔,凄悲之意溢于言表。其意境是何等宏伟!
  世界一直延伸到地平线的另一边,落叶一直随着远方的呼唤随风而起,长江衬着汹涌的外衣,扑向岿然不动的石峭。确有“建瓴走瓦,百川东注”的气魄。颔联,描写的是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不知是亲近秦天,还是独爱夏秋之交的反差,我向来是热爱剖析秋的。
  此联句中化境,将空间感无限放大,在这偌大的空间中,自己的韶华卑小的像尘土一般,脆弱易逝,通王朗“腐草之萤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也让我有种“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无力感。
  颈联将情景糅杂,寓情于景,自己年老多病,沦落他乡。这是他人之思。
  而细赏此诗之后,我特别在意“常”字。此字在《新华字典》中有六种意思,分别是:纲纪,规律,一般,永久的,常常和普通的。“常作客”,常常作客,为何去常常作客?繁多的人生画面凝缩在同一个点,连自然之景都如此,不会厌烦吗?
  会的,只是羁旅感的攀附让诗人“常作客”,毕竟有言为“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爱登台。”,人们似爱上自己的复杂,厌烦着却又不厌其烦的登台,两种关系的对立,却造就最浓厚的诗意。
  再说回此句,“常”,何常?乃悲秋之常,四季轮回,见秋乃常,见秋知悲乃常。丝缕连而成线,广袤无垠的天地间,见到秋天成了普通的事,悲秋成了永恒。时间,乃常,为纲纪,为律法,习惯于时间,融合与时间,作为一颗渺微的,无知的,却有着“常”心的珠子,埋没在时间的沙滩之上。
  我们兴是一种退化,“常”,此字含大理,却是遭人厌恶的,怎么如此?心里无“常”,厌“常”便不是什么奇怪事,真应多“常”。
  想起先前写过诗,意指作客时间,可如何也难写出此句,现在细赏,应是无“常”吧。
  常秋,人不秋。
  心有高,有着自己的一个目标,过日子便是《登高》
  太过浅薄,难以此身腐朽的心,去揣度古人往身,清正悲秋之心。
  评诗,料应自评。

和剥离乱纪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