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搬家(1/1)


  头天晚上,我提前给我二姐夫给我打了一个电话,因为现在还是在防疫期间,所以二姐夫怕我要是和他一起去了火车站,回来以后还要去做核酸检测,甚至是还有可能会被隔离什么的。
  为了免了我的许多麻烦,所以二姐夫让我自己上午先去姥姥家里等着他接大舅回来就可以了。
  二姐夫的计划就是让我等着他和大舅从火车站回到了晓翁村到了以后,到时候再打电话让我一起下楼去和二姐夫一起,帮着我大舅把行李搬上来就可以了。
  二姐夫这样的安排,倒是省了我的不少的麻烦,从我记事的时候开始,我姥姥就是常年和二舅他们一家人住在一起,现在我二舅也是快70岁的人了,身体和精力也已经很难再继续照顾我那个已经是98岁的姥姥了。
  所以这次已经过了70岁的大舅也一起搬了过来,好在我弟弟去年结婚以后就搬出去自己住了,所以现在才方便大舅也能有机会,一起搬过来一起和我二舅一起照顾我姥姥。
  现在的安排是这样的,大舅、二舅和二舅妈,他们三个人的力量加在一起,只有这样的安排,才能在以后的夜里保证照顾好我那个即将出院的姥姥。
  大舅自从年轻的时候就离开了青岛,当时大舅是为了响应了国家的号召,积极的参加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运动,从哪年开始,大舅就离开了养育他的家乡。后来好不容易盼到了知识青年反乡的时候,姥爷和姥姥却再也没有等回大舅。
  因为我大舅在当年下乡的时候,认识了远在安丘的大舅妈,从此以后我大舅就扎根在了安丘市,再往后,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画了一个圈以后,然后我们大经济的时代到来了。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大舅每年都会回青岛看望姥姥和姥爷,后来大舅唯一的女儿,也就是我大姐也慢慢长大了。
  再往后的很多年的时间里,每当大姐放寒暑假的时候,就都会回到青岛,有时候她还会在我们家里住上几天。
  而我的母亲也非常的疼爱她的这个漂亮的大侄女,而且每当大姐来青岛住的时候,我母亲都会抽空领着大姐到处玩,所以我大姐对青岛的环境也还算是很熟悉的。
  上午我在二舅家里,陪着我二舅喝了整整三泡茶,这个茶是越喝我二舅越高兴,自从我结婚以后就很少见到我二舅了,所以我在我二舅的眼里还总算小时候的样子,今天上午我二舅看到我已经快40岁的样子以后,不免也有些感叹岁月的流失。
  后来等我二舅打算换新茶叶的时候,我们才等到了我二姐夫的电话。
  当时我麻利的穿好衣服,赶忙往楼下跑。
  我姥姥和二舅家是住在晓翁村的回迁房里,在我上初中之前,这里本来是一片胡同房。
  后来我记得应该是在我上小学六年级前后的时候,晓翁村就开始了拆迁改造了。
  盖房子那三年,正好也是我上初中的三年。那三年我父母在永平路上开了一家饭店,位置大约就在永平路靠近沧口广场的路口上。
  这三年恰逢我上初中,而我父母因为开饭店所以也没时间照顾我,而正好也是那三年,姥姥家拆迁没地方住,所以姥姥就住进了我的家里,然后我姥姥就替我父母整整的照顾了我三年。
  等着晓翁村的新房子盖好以后,姥姥就和二舅一家就一起搬了回去。因为改造好以后的回迁房是多层,所以没有安装电梯。
  而姥姥和二舅他们一家最后却被分到了住在五楼,当时这件事可把我姥姥愁的不轻!在开始的几年里,姥姥的身体还算是硬朗,上下五楼倒是还说的过去。
  后来随着姥姥的岁数越来越大了,身体也是一年不如一年了,慢慢的这五层楼,就成为了姥姥和外面世界的一道难以逾越的横沟。
  而现在同样还是这五层楼,也逐渐的开始变成了我二舅和二舅妈的一道难以逾越的横沟了。所以我今天和二姐夫的主要任务,就是帮着70多岁的大舅,把他的行李从楼下给搬上楼来就可以了。
  这点小事对我和我二姐夫来说,还是小菜一碟的,无非就是我们两个楼上楼下的多跑一趟的事。
  很快,我大舅的行李被我和二姐夫搬了上来,二姐夫随后又和二舅一起给我大舅收拾床铺,而我二舅妈则是陪着大舅一起喝口茶。
  我在厨房里给他们做午饭,说起来我做饭的这点手艺,都还是遗传了我的父母的本事,关于这一点你们还别不信邪。
  因为我第一次做饭的时候做的饭就是有模有样的,甚至当时我妻子还怀疑那是我母亲过来给我们做的饭,因为当时我做的第一道菜的色香味都和我母亲如出一辙,所以遗传这个东西还真是挺靠谱的。
  本来今天给大舅做饭这点事是轮不到我身上的。
  不过自从我8年前结婚以后,我就再也没见过大舅了,这次要不是姥姥生病住了院,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有机会能再看到他,所以这次不管说什么,我也要让我大舅尝尝我的手艺。
  在我的印象中大舅喜欢吃海货,所以今天我一大早就跑到西流庄早市上,买了点新鲜的海货。
  海货这东西基本不需要加工,洗干净了扔锅里等开锅就可以了,但是还没等我这边开锅的时候,我就已经看到我大舅按耐不住的开始往厨房里张望了。

和我姥爷的回忆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