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留言 来信3(1/1)


  接上文
  三、消失的年味
  随着时代的进步似乎过年慢慢没有了最初的年味,人们对于过年也慢慢失去了最早的期盼与幸福感,可是过年是一年中最大的节日,过年也好像不仅仅是过年那种单纯的节日了。根据可查的记载“春节”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中国殷商时期,那个时候年头岁尾,都会有官方的祭神祭祖活动。到了西周初年已有了一年一度在新旧岁交替之际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的风俗活动,可以认为是“年”的雏形。春节的历史非常久远,在尧的时候称为“载”,夏代称为“岁”,商代称为“祀”,周代称为“年”。就是这样盛大而充满希望的节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变得失去了最初的美好呢?
  回望从前的年味,小孩子们的翘首以盼,大人们的精心准备,桌上的团圆饭,炉火旁的唠家常,天空中绚烂的烟花,许久未见的孩子终于可以回家,父母们的喜笑颜开,这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所以过年从来都是一切美好的代名词。
  有首歌的歌词是这样唱的:“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是呀,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是多少游子一年终最期待的日子呀,和父母的一年见一次,因为措不及防的疫情变成了三年见一次。过年早就不仅仅是过年了,那是独属干游子的乡愁。到底是什么让年味越来越淡了呢?我也没有答案!
  我最近看到这样的文案:“父母在世,人生尚有归途,父母走了,这世间也不过是暂时的寄生之所。”我们长大了可是父母却越来越老,或许他们翘首期盼的就是过年吧,不为热闹,不为任何事情,就只为儿女回家可以陪陪自己的那少的可怜的几天吧,似乎现在过年最大的意义就是让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可以享受短暂的欢聚时刻。但是三年疫情……就连最后的那点念想都没有了,可能这就是人们不愿过年的原因之一吧。三年疫情又有多少人失去了自己的至情至爱呀!我更加的懂得了父母在世,人生尚有归处。
  再回过头看看以前的春晚,人们开心快乐,小品段子,搞笑名句至今任然让人广为流传,再看看现在的春晚,不用看春晚就可以猜到所有的流程与节目效果,让人记忆最深的也就剩下了那句:“包饺子了”。
  所以问题来了?难道失去的年味仅仅是年味吗?失去的不仅仅是年味了,失去的是一种纪念,是一种遗憾,是再也找不回来的青春与岁月!这份年味一旦失去就很难找回来了,就像一段从内部腐朽的木头就算在努力也挽回不了了!因为人们对待过年的心境已经完全不相同了。
  差不多也就写了这么多,这些都是平时的胡言乱语,你猜到我是谁了吗?没有华丽的词藻,或许还有表达不合适的地方,但这就是我对生活的感悟,你的信件就是生活,慢下来的生活。去聆听更多故事,我期待你写出更好的故事
  宝,要开心,要热爱生活,不丢失少年气,江湖梦。手中笔就好似手中剑,握紧剑把,书写属于你的江湖。
  楮墨有限,不尽欲言。秋风萧萧,至祈摄卫。
  说真的,我说我现在并不知道他/她是谁(嘿嘿,先买个关子吧)。
  

和见字如面展信舒颜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