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娘亲舅大(1/1)


  老刘并没有去码头,而是到了长途汽车站。他先买好了去新店的车票,然后坐下来,给老宋发个短信,感谢他的盛情款待,告诉他自己已到码头了,一会儿就要登船返回滨城了。
  这是一个善意的谎言。
  东山新店,距来州大约两百多公里,老刘的亲舅舅就是新店炼油厂的退休工人。以前每次来东山,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光顾着做买卖了,也顾不上看舅舅,这次一定要去看看他老人家,娘亲舅大嘛。
  老刘的姥爷姥姥是对神奇的农村夫妻,一生养育了八男两女十个孩子,神奇的是,他们有十四个孙子,十四个孙女;四个外孙子,四个外孙女,男女数量惊人的一致。
  1950年,刚满十五岁的舅舅就参加了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参加了那场伟大的抗米援朝战争,经历了枪林弹雨,两年后,带着满身伤痕和两个三等功勋章回国,复员到东山胜利油田新店炼油厂,当了一名普通的工人。
  舅舅为人豪爽,性格耿直,说话风趣幽默。
  1988年,正在上大学的老刘第一次去看望他,舅舅高兴极了,领着外甥去他工作的班组,向工友们介绍:“这是我二外甥,大学生,从东北老家来看我的。”工友们亲切地称舅舅为杜大哥,可他们哪里知道,他们眼里的杜大哥,一个谈笑风生,心地善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朴素的老工人,竟是一个深藏功与名的志愿军战士。
  1991年,已在企业任车间党支部书记的老刘,利用外出学习的机会,特意拐个大弯,第二次来看望舅舅。他老人家领着老刘去了商场、公园,去理发店理发,到单位浴池洗澡,他高声地和人们打着招呼,和工友们开着善意的玩笑。
  老刘下了长途汽车,先到附近的大超市给舅舅挑选礼物。舅舅喜欢抽烟喝酒,先买两瓶好酒,两条好烟,又买了些蜂王胶,脑白金等补品,这才坐着出租车来到了舅舅家,也没提前打个电话,他要给舅舅一个惊喜。
  敲响了舅舅家的房门,开门的是二表妹小丽,还小丽呢,其实她也五十多岁了。
  小丽惊喜地喊道:“二哥,怎么是你呀?”
  三舅闻声迎了出来,“谁来了?是小强吗?”
  老刘把礼物放到桌子上,拉住舅舅的手说:“是我三舅,小强来看你来了!”
  三舅嗔怪着说:“来就来呗,还买这么多东西干啥?”
  小丽问道:“二哥中午没吃饭吧,我先给你下碗面条垫吧垫吧,晚上再跟我爸喝酒!”
  三舅对表妹说:“小丽,先给你二哥下面条,然后给小军和小辉还有你姐去电话,告诉他们晚上都来,你二哥来了!”
  小丽答应了一声,就去厨房忙活了。
  三舅老了,明显瘦弱了许多,一米八零的身高,体重只有一百斤左右,腰也弯了,头发全白了,还有点秃顶,棱角分明的脸上堆满了皱纹,牙也缺了几颗,只有双眼还是炯炯有神,精神状态还算不错。
  舅舅拉着老刘的手,在沙发上紧挨着他坐下,“你爸爸还好吧?”
  “嗯,爸爸身体挺好,您放心吧!”老刘轻声回答。他母亲去世的早,老父亲在老家由保姆照看着。
  老刘问道:“三舅,你的身体怎么样?”
  三舅爽朗地笑了:“唉,年龄大了,身上小毛病不断,还好没啥大病,还行,不错!”
  老刘问道:“三舅,如果我没猜错,今年您八十一岁吧?”
  三舅笑着说:“八十一周岁,再过年就是八十二喽!”
  “我看您瘦了?”老刘问道。
  刚进来的小丽说道:“爸爸的胃一直不太好,是年轻时的病根,最近更是饭量大减,不爱吃东西,没有胃口,前几天上医院检查了一下,医生说是萎缩性胃炎。”
  老刘问道:“舅舅,是不是抗米援朝时期,饥一顿饱一顿,冷一顿热一顿的攒下的病根?”
  老刘看过许多宣传抗米援朝战争的影片,志愿军爬冰卧雪,一口干粮挺两天,一个苹果大家吃,这些镜头感人肺腑。
  舅舅淡淡地说道:“有点小病算得了什么,能活着回国就不错了,我的那些战友,有多少都留在朝鲜了!”他仿佛又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老刘看舅舅有些疲倦了,便扶着他慢慢在床上躺下:“舅舅,你先睡一觉,饭好再叫你。”
  舅舅说道:“你也累了吧,去歇一会儿吧!”说完,真的闭上了双眼。
  老刘紧紧地握住三舅的右手,将真气缓缓输入。
  三舅猛地睁开眼睛,吃惊地说道:“小强,你整什么玩意儿呢,我的身上怎么还热热的,痒痒的?”
  老刘趴在他的耳边悄声说:“三舅,你就当睡一觉,小强要给你一个惊喜!”
  三舅闭上了眼睛,安详地睡着了。老刘的真气还在源源不断地输入,他要尽可能地多给他老人家一些。
  晚上,弟弟妹妹们携家带口都来了,足有二十多口人。
  很长时间没有喝酒的舅舅,破例喝了一两多的白酒,他大口吃着菜,大声地和大家交谈着,洪亮的笑声回荡在整个房间。
  老刘在舅舅家足足呆了六天,每天除了陪老人家说话,散步,遛弯,还趁着他睡午觉时给他输送真气,直到舅舅精气神都上来了,饭量也从小半碗增加到一小碗,才依依不舍地告别,返回了滨城。

和一个退休老汉的惬意生活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