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情窦初开为谁(1/6)


  第二天,市电视台和日报都以“打黄元庆丰收,党高官直播带货忙”为标题做了农民丰收节的报道。各大媒体也转发了这条新闻,就连BJ的央媒、省城的日报都刊发了新闻,市高官也批阅了日报的新闻报道说:“打黄元庆丰收,形式好参与面广,各县区要积极主动挖掘地方特色,适时举办类似活动,带动更多老表脱贫致富。”市领导批复新闻的消息传到了鹭河,乡镇干部士气大增,乡镇老表积极性高涨,处处都是活跃跃地创造,鹭河“打黄元庆丰收”农民丰收节至此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满红作为鹭河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用网络直播带货,让鹭河的黄元米果走向了全国各地。鹭河的名气打出去了,省城的媒体纷至沓来,旅游广播、都市广播,交通广播,晨报、晚报、都市报等媒体的记者纷纷前来采访,一辆一辆的采访车开进鹭河,让杨书记和谢委员忙得不可开交。杨书记在干部大会上说,丰收节成功地把鹭河宣传出去了,还获得了市高官的批示,鹭河黄元米果的名气传到了省城、京城,今年老表的黄元米果不愁销路了。乡镇要及时对活动做一个总结,列出活动亮点,找出存在的问题,吸取活动的经验,下次还要办得更成功更出色。
  这天一大早,满堂就来到刘屋村口等候清梅带他去困难村民家中走走看看,刚到村口,很多村民一眼就认出了满堂。村民们好奇地问:“这不是大山的儿子,我们村里的刘作家吗?刘作家这么早在这里干什么啊?”
  “我等清梅书记。”
  “刘作家,你该不会是我们清梅书记的青梅竹马吧?”
  “瞧你们说的,我可没这个福分,我跟书记去采访呢?”
  “哦,今天我们村上电视了呢,你们采访是上电视还是上报纸啊?”
  “都不是,就是去搜集素材。”
  “我们可以跟着你们去吗?看看你们作家是怎么采访的。”
  “老乡,你们忙去吧,我要跟着跑一天呢。”说罢,满堂向村民挥手告别。
  过了一会,清梅骑个电瓶车过来了。
  “老同学,上车吧,我们先去躺村委会,我安排好工作就同你去贫困户家里看看。”
  “清梅,我载你吧?我也是刘屋人呢。”
  “还是我载你,乡间小路我比你熟悉。”
  电瓶车从村口出发,沿着一条小路骑了几分钟,右拐上了乡道,走了没几百米又左拐了进去,这条路就是通往刘屋村委会的路。只见道路两边擦满了鲜艳的五星红旗,五星红旗迎风招展,远远看去,成了村里一道靓丽的风景。
  “满堂,这就是我们村委会了。”
  “虽然我也是刘屋人,可村委会搬新址后,我可是第一次来。我记得在县城念书的时候,同学给我写的信,学校寄的录取通知书都是送到村委会。”
  村委会是一栋三层楼的平房,一楼是村民办事大厅、村书记办公室。二楼是驻村工作队办公室和小会议室,三楼是村里的大会议室和陈列室。村委会有个小院子,院子里有一排宣传栏,展示着村里近期的重点工作和贫困户的公示栏。
  清梅到了村里,另外两位工作队员已经在院子里等候。
  “同志们,我们现在开会。”清梅说开会,其实参会人员包括她在内只有三人。清梅话音刚落,两位小同志立马以立正的姿势站立着,听她布置工作。
  “同志们,我先传达下鹭河党委政府周一例会的会议精神。杨书记在会上强调了三件事。一是现在时间紧迫,同志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手头上的脱贫攻坚工作,尤其是已经脱贫摘帽的贫困户,要继续跟踪服务,坚决杜绝返贫。对于正走向脱贫的贫困户要加把劲再扶上马再帮一程。二是要乘胜追击协助贫困户做好黄元米果的生产销售工作。以前是过年才打黄元米果,现在是每年过了中秋,鹭河人就开始打黄元米果销售,我们要利用自身优势帮助贫困户扩销创效,帮助更多贫困户脱贫。三是仲秋季节,天干物燥,要注意森林防火和村民家中失火,加强巡逻检查,提高村民的防火安全意识。下面两位同志都通报下上周和本周的工作。”

和鹭河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