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出发一路向北(1/4)


  满红喝了个烂醉,第二天临近午饭还躺在床上不愿起来,头疼得像是要裂开了,仿佛顶在脖子上的不是脑袋,而是一个熟透了的西瓜,稍微用力一敲就要裂开缝隙来。满红感觉口干舌燥,房间里没有矿泉水,他顾不了这么多,拧开水龙头就喝了起来。喝完水,他捧着水洗脸,竟发现镜子里的自己是那样的陌生,脸比以前沧桑了许多,眼角、嘴角、脸颊布满了大小不一的黑点,头发乱得像鸡窝一样毫无规则,这哪是回乡创业的青年,活生生一游手好闲的小青年。昨晚,三个人唱的歌曲《星星点灯》犹在耳旁,梦里的大山兰花犹在眼前,满红意识到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一定要振作起来。这时,满堂发来了一条很长的微信,把孔子说的“益友有三,友直友谅友多闻”,诸葛亮说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以及毛泽东说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等话都写进了信里,劝勉他要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多交益友,厚积薄发。满红看完后回了一个“好”字,便出门去吃午餐。满堂看了“好”字后有些不高兴,他最不喜欢人家给他回信息的时候回一个“好”字。“好”字看上去好,但在他看来却一点也不好,反而是敷衍了事、不尊重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每次收到他人发来的信息,如果是肯定的答复,他一定会回两个字“好的”,而不是冷冰冰一个“好”字,见满红给他回了一个“好”字,他也就不再回信息了。不一会儿,清梅给满红打来了电话,要他赶紧回村里一趟,有重要的事情一起商量。
  清梅驻村扶贫已经两年多了,按照省扶贫办的要求,满了三年,驻村点及驻村书记就要轮换一次。两年多来,尽管清梅只是在刘屋挂职,但她把整个刘屋和鹭河都走了个遍。她常常说,既然来了刘屋,不管在这里呆多久,将来走到哪里,她都始终记得自己是刘屋人,一定要为刘屋全面脱贫竭尽全力。见村里的干部积极性不高,她便拿来毛泽东的《寻乌调查》给大家学习,号召党员干部要有调查研究的精神,干工作之前要先把鹭河和刘屋的情况弄透彻,把村民的迫切希望掌握清楚,这样才能找到症结所在,才能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她还要工作队发挥“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的苏区干部好作风,在岗一天就要把岗位的工作做到极致。针对基层党组织涣散的现象,清梅通过开展党支部大学习大讨论、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干部作风大比拼等活动,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有一次,她组织党员干部到于都长征第一渡参观,带领党员干部和村民重温红军长征精神,走进瓜果蔬菜基地考察学习,一天的行程安排得满当紧凑。大伙都说:“过去咱们鹭河是江南客家古镇,商贾云集,经贸发达,可是现在咱们鹭河落后咯,刘屋就更不用说了,要产业没有产业,要项目没有项目。这就好比跑步比赛,人家都已经在冲刺了,我们还在起跑,这回恐怕打赤脚也跑不赢人家咯。”清梅说:“乡亲们,可不要气馁,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实践出真知,干了才知道我们到底能不能把刘屋管理好发展好。”还别说,自从那次以后,村民的积极特别高,以前村里开会,喊破喉咙也不见一个人来,现在听说村里开大会了,村民早早地赶来会场了。以前村里说修路,每家每户要派人丁来参加义务劳动,但响应的寥寥无几。现在只要村里说干点事情,村民在微信群里抢着要接龙报名参加。这让刘书记看了后陷入了沉思,渐渐也对工作队的工作能力给予了肯定。
  刘书记见一次清梅就竖一次大拇指说:“清梅书记,想不到你一年轻女干部,做事情很有方法啊,现在村里的党员和村民不论男女老少,积极性都被你调动起来了。咱们一个村啊,其实就是一个大家庭,这一家一户都是有血缘关系的,这家和那家同一个宗族,那家和这家共一个祠堂,说白了,过去在我们村里干工作啊,还得仰仗着各个宗族的族长或者有威望的人,为了搞好村里的工作,我把这些说话有份量的人选为村民小组的组长,平时开展和联络工作全靠他们啊。为了和他们搞好关系,这些年,我酒没少喝,饭局没少组织,工作看似开展了,但总感觉做得还不够漂亮。当然,这和我个人的性格也有关系。我在村里当村书记十多年了,过去,我总是认为只要没人上访,只要村民不闹事,只要村里不死人,我的工作就算过得去了。更不敢大胆用村里的钱搞建设,只要和村里的钱袋子扯上关系了就人多嘴杂,我的精神就紧绷着,因为你就算拿了一根针,村民也会说你牵走了一头牛。无论你拿没拿一针一线,村民都会怀疑你公款私用了。我也明白,我们党员干部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更不拿村里的一针一线,可大伙的思想观念就是转变不过来啊。但村里的经济还是要搞吧,为了求合规,什么事情都慢条斯理地做,一点效率也没有,所谓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现在看来,这老思想和不好的作风过时了,该改改了,咱们总不能再眼睁睁看着村里的方方面面都落伍了啊。这次大家走出去参观学习,别说村民们开了眼界,我都感到有些不可思议,原来秀美乡村建设可以这么搞,真是很受启发。我也想到了我们村该为村民做点实事了,可你看我们村委的人,要么没有文化,要么就做事简单粗暴,跟不上形势了哟,见你这么雷厉风行,我打心眼里佩服啊。你和工作队来了之后,村里的党建、综治、集体经济都上了一个台阶,杨书记还常常表扬刘屋呢,鼓励其他村委也到我们村里来学习工作经验,这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过去,每次镇里开干部大会,我都主动坐到角落里头,书记还就此批评我不求上进,甘愿落后。现在村里进步了,我开会也敢坐到前排去了,就是不去前排坐,其他村书记都要把我推到前面去坐,杨书记也点名要我往前排坐。现在村里取得的业绩,多亏有了清梅书记啊,我们村里就是需要你这样的年轻人啊。”

和鹭河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