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流沙河发源于茫茫雪山。
  暮春初夏时节,雪山向阳面,在太阳的热辐射作用下,冰雪由固而液,形成涓涓细流。
  始如线,无数根线攒成绳,无数根绳攒成碗口粗、桶口粗的溪流。
  向阳面无数沟沟岔岔的溪流,便汇成一条不大不小的河。
  一路向东,奔涌而去。
  南北两面,不时有其他溪流、河流汇入,其势便逐渐磅礴起来。
  流经区域的地质黄土、沙土居多。河流就呈半泥半水状,人们管她叫流沙河。
  流沙河始而向东,后而向北,再而向东,随之向南,终而再向东。
  浩浩荡荡,方才汇入大海。正好形成一个巨大的“几”字。
  “几”字背上的北面,是一片广袤的平原。
  平原北面是一条横亘东西几百公里的山脉。
  山间亦有近百条溪流汇入流沙河。
  流沙河沉积的泥沙,山中洪水冲刷来的泥沙,大风携带来的沙漠尘土,历经千万年,造就出这片富饶的平原。
  银河历四十六亿零一万三千九百八十六年七月七日,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
  一年一度的高考,就要在这片土地上举行。
  诗曰:“七月流火。”虽此七月非彼七月,但此月临近暑伏,是有火,而非流火。
  太阳刚刚跃出地面,热气便充斥了整个世界。
  草儿因连续失水,叶尖现出一丝焦黄色。
  树叶无精打采地向下垂着。
  不知名的鸟儿似乎没受太多影响,在叶间啁啾。
  蝉儿们早早便唱了起来。
  水泥路面反射着可怕的白光。
  沙土路面只要有车马经过,就会腾起一片灰尘。
  对爱整洁的人来说,简直就是灾难。
  考点正门与昔日的学校大门有了些许差别,门楣上挂着一条鲜红的横幅。
  上书:“三九八六年高考云川县一中理科考点。”
  有理科,自然会有文科。
  文科考点设在别处。
  各色彩旗插在门楼上,因为没有风,也就没有招展。
  正门两边站着两名荷枪实弹的警察,显出几分肃穆。
  街道南北两头,有交警值勤,限制机动车辆驶入。
  上午九点开考,考生们需八点半就进入考场。
  赴考的学子们早上八点就得前往考点,除非家就在考点旁边。
  家是县城的考生,由家长骑自行车或摩托车接送。
  偶尔也会有辆小汽车加入接送的队伍。
  用摩托车接送的都廖廖无几,一看便知门庭非凡。
  家是乡下的考生,或住了旅店,由家长陪同,步行前往;或自个儿住学校宿舍,自己前往。
  八点过后,考生们陆续步入了考点大门,寻找校园内遮阳的地方,或站,或坐,或蹲。
  送行的家长们,目送子女进入考点后,内心焦灼,而又无所事事,只能找个不算拥挤的街角站立。
  偶尔也会遇到熟人,便会问些“你家孩子也今年考啊?”“你家孩子也是理科啊?”“你家孩子学得怎么样?”之类的话。
  虽无关紧要,却也能打发几分钟无聊的时光。

和流沙河随想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