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


  剩下来的时间里,暂时没有过于繁重的农活了。
  钟澜就帮嫂子割些羊草,帮母亲喂喂猪,喂喂鸡。
  空余时间,就想会儿心事。
  万一总分超过五百四,就能去首都医学院了。
  万一分数低于四百八,只能去鹿城医学院了。
  不过也好,周日兴许还能回家。
  毕业后,就到县医院当名大夫。
  万一分数低于本科线,后果将不堪设想。
  自己压根就没报过专科学校。
  自己估出的分将受到好多人的嘲笑,自己的前程,也只能寄望于来年的补习。
  可家里的情况,又怎么允许补习呢……
  胡思乱想十多天后,终于捱到了八月一日这天。
  钟澜早早就乘班车,去往了县城。
  赶到学校,已有人三三两两地从校门进出,显然也是来学校探听消息的。
  迎头碰到一名本班同学,告诉他,分数和分数线昨天就通知下来了,在传达室呢,快去看吧。
  钟澜此刻迫切地想知道自己的分数和录取线,但又担心获得的只是一个不幸的消息。
  时儿快,时儿慢,走向了传达室。
  此时,此况,方可体会“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之意。
  进到传达室,钟澜长舒了口气,平静了下心绪,才问道:“大爷,我是高三(1)班的钟澜,我的分数通知单下来了吗?”
  传达室老伯翻了会儿文件夹,说:“噢,钟澜,在这儿,四百九十七分。小伙子,考得不错哟!”
  随手把盖了红印章的高考成绩单递到钟澜手上。
  钟澜迅速扫视成绩单,各科成绩加起来,的的确确是四百九十七分。
  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他又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泛出幸福的笑意。
  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啊!
  钟澜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又问道:“大爷,录取线下来了吗?”
  老伯说:“写在小黑板上,不是立在那儿吗?”顺手指向了小黑板。
  钟澜双眼迅即扫向小黑板,小黑板上写着这样几行字:理科本科录取分数线四百六十二分;理科专科线四百零五分;理科中专线三百六十八分;文科本科线,四百七十九分;文科专科线,四百一十七分;文科中专线三百七十五分。
  根据历年的报考经验,首都医学院也许是来生的梦了;省医学院应是手到擒来;鹿城医学院本就是个备胎。
  钟澜也问了其他同学的情况,老伯告诉他:“没有的,那就是本人领走了,在这里都有签字。
  不过邸洛蒙和乌兰名字怪,有些印象,都也五百多分。”
  钟澜看了遍签字,邸洛蒙、乌兰、叶原、康杰、朱志远、柳小帆、智晓东、兰羽的名字赫然在列。
  钟澜又央求老伯再看看王一平和刘大河的成绩通知单。
  找了一番,终是找到了,王一平,五百一十三分;刘大河,三百九十六分。
  他真为王一平高兴,也深替刘大河惋惜。
  小小九分,人的命运也许就会截然不同。
  放回分数单,签过字,谢过老伯,钟澜就向汽车站奔去。
  他要尽快回到家中,把内心的喜悦,分享给母亲和哥嫂,也要到父亲的坟头焚些纸钱,告诉他一声,让他老人家在地下也高兴高兴。
  他甚至想,要是能有一双翅膀,那该有多好。
  遥想子美当年,“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也应是如此归心似箭吧!
  赶回家中,母亲、哥嫂都在等他回来。
  钟澜把高考成绩单递到哥的手上,并告知了今年的本科录取线。
  哥看过后,连连说:“考得好!考得好!澜儿真争气!真争气!”
  一家人全都沉浸在喜悦与幸福之中。
  母亲和嫂子赶紧去搜罗家中能拿得出的最精美的食物,来庆贺庆贺。
  第二天,母亲从柜里取出缎子被面、褥面、新棉花、细纱,要给钟澜缝制上学时要带的新被褥。
  这些本是为钟澜将来娶媳妇准备的。是母亲卖猪,卖羊,卖鸡,卖鸡蛋,攒钱买的。
  钟澜见后说:“妈,不用缝了,就带我上高中那套就行。”
  母亲却说:“那怎么行?你是要去省城读书,不要让住在同屋的人小瞧了你。
  这些,你就别管了。”
  钟澜也只得作罢。

和流沙河随想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