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1/1)


  现在设备已经安装好了,虽然设备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震动、冲击、方向角和温湿度、灰尘等对信号的干扰补偿功能,但真实的使用环境总是和实验室设计有一定的差异,所以设备总是需要升级改进,交付后经常需要有一些售后服务工作。
  可能在不同的速度,不同的路况,不同的天气,不同的空间环境下,设备出来的效果会出现巨大的差异,也会暴露出设备设计过程中没有考虑好的地方,为后续设备升级改进提供充足的真实数据。
  这项工作注定是十分重要,但却十分辛苦,可能对于设备制造商来说比较有意义,但对于平台公司来说意义就不是那么大了,虽然设备性能提升对整个平台的能力都十分重要,但根据责任划分来说还是设备供应商的任务。
  尤其是到了具体干活的时候,不论是平台公司还是设备供应商,其实对于测试设计和测试作业人员的分工都是有点模糊的。真正拍板决策,或者说事情做好了后会获取到多数实惠的人,很大概率是不会出现在真实的测试车上的。
  所以就需要特别多的反复测试,现场测试的人每次将测试的环境、操作方法和测试数据反馈给同事,然后同事们就根据各种模型然后在进行一些测试方法改进,然后就会出现很多次的反复测试。
  而现场测试又是十分枯燥和辛苦的,可能模型稍微修改一点会增加巨大的工作量或者是真实的测试场景会有各种计划外的状况出现,都会增加现场工作量,并且这里面很多的工作量是没来现场的人想象不到的。
  就像郭德纲说的,不经历别人的苦难就别劝别人善良。一般这种人就及早拉黑删除在自己的生活中。我也不知道这句话原创是不是老郭,但我是从他那边听到的。
  这句话只是为了解释下测试作业的不可预测性和需要的付出。
  这样的设定下就会出现实际测试的人员一可能会对真实设备所需要的数据理解不到位;二是对真实测试中的突发事件处置能力不足。因为这种测试都不是随性而测试的,尤其是不同单位之间的合作,大家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金钱在里面。
  大家都对效率有一定要求,每一次的测试都会尽量安排不同设备不同科目的测试,这样就会出现你在测试的时候对其他人来说可能就是浪费时间。
  这就为测试工作又增加了一项重要技能要求:在保障测试设备的同时,需要大量的精力去处理和自己有关联的人之间的合作。
  这对于不会抽烟的龙小龙确实是一场挑战。真诚一直都是交际的必杀技,因为测试工作对于平台操作员来说真是个艰难的任务,因为平时可能就是自由开开车,而对于测试的设备的话就需要考虑各种极端天气、极端路况和条件,无疑是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难度。
  在经过了数天烟酒交流后,当然龙小龙不抽烟不影响他发烟给别人,每天一大早两条烟然后去他们办公室,见人就发、上一根还没灭下一根就跟上,经过数天的烟熏缭绕,龙小龙在快要被烟味熏黑,可能保洁阿姨也吐槽了整个办公室墙、柜子都是烟味的时候。终于现在龙小龙坐在了测试的行程中,测试工作第一项还好,就是在普通路况下,白天光线良好的情况下进行,也算是一个仪式感吧,第一次上路采集数据,这批数据可能会比较有纪念意义,但又其实没啥作用,对于设备功能性能来说,都没有什么指导价值。
  所以这第一次上路的工作全都是和龙小龙一样的新人操作,大家乐呵呵的出发,当然,因为是对车辆平台的改装,很多控制的、数据处理的、人机交互的、其他同批次更改的、加装的设备,呼啦啦一群人,大家都是轮流进行各自设备测试,也可能会在同一出行中多种设备测试一起进行。
  今天就是一车满满当当的人,气氛很热烈,大家可能要一起奋斗数年时间,所以初次见面都会比较热络。显示的厂家肯定在其中、电源的厂家、线缆的厂家、控制的厂家,还有很多的厂家人员在路边等待,需要测试的内容很多,但一次能上车的人是有限的,需要分批次的进行。
  县官不如现管,大部分的交谈都围绕着司机师傅展开,同车的都是设备厂家好像都是工作几年的设计师,因为搞研发的所以学历都是研究生。
  这一车虽然人不多却也是挺让龙小龙震惊的,三个研究生技术人员、一个本科菜鸟围绕着司机师傅展开了一场漫长的交谈。好在那几个研究生都工作几年,看来收入还行,平时上下班也都是开车通勤,所以这场谈话主要话题就是开车路上的一些趣事。龙小龙作为一名刚毕业的菜鸟,最近也在报考驾照学习,所以倒也能和他们聊上几句,幸好没有聊专业知识,不然还真的会冷场。
  好在龙小龙包里还有烟,便给司机了一根,其他人都不吸烟,司机象征性的问了声,其他人虽然不吸烟但也不反感烟味,司机便一边开车一边吸烟一边和大家有的没得聊天这。

和职场十年:从菜鸟到新手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