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你家出事了(1/2)


  如果卫蓝不曾见到卫洪波的午饭,或者说不曾来过卫洪波的家,他或许就信了这番鬼话。
  并不是说身为渔民吃一锅海鲜就一定不差钱,但仅凭卫蓝来到这个在村里尽显奢华的二层小楼所观察到的一些细节,卫洪波就绝不可能是缺钱的主。
  哪怕手头没有什么现金,卡里没有足够余额,以卫洪波的能力,也绝对可以半小时内弄到拖欠他爸的三千块钱。
  起码这种层次的船老板,人脉关系非同小可。
  至于燃油补贴,可谓是绝大多数船老板拖欠渔民工资最常用的说辞,当然这也是事实,是作为财政困难县经常遇到的尴尬状况。
  只是用的次数太多了,根本就算不上理由,只能算可有可无的借口,卫蓝不会吃这一套。
  卫洪波大概刚才吃饭的时候就考虑借口和说辞了,借着酒劲开始大谈自己养一条大船多么不容易,说靠海吃海的营生多么困难,捕捞行业多么不景气,海里的鱼又多么的少,讲起来就没完没了。
  放以前的话卫蓝懒得听他解释,但因为自己目前工作的关系,他也有心了解目前牟成县渔民面临的真实情况与困难,他耐着性子听卫洪波讲了那么多,就当作是上岗前的培训学习。
  毕竟,从他六年前收拾行李去琴岛上大学,离开牟成县这个小县城之后,确实脱离基层太久了。
  很多道理与现实说起来他都懂,自己修的海洋科学专业本身就包括海洋资源与环境方面的课程,明白卫洪波讲的那些是全国各个沿海地区都普遍面临的窘境与困局。
  理论与现实的结合,就是能在与底层渔民的闲谈之间,更直观地把握现实状况的核心要义,与自己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紧密结合,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进一步构建出整套的思维架构,提升理解问题的境界,以期在今后遇到类似情况时,能够以自己的眼光和观点,提出更切实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卫蓝听到后来,察觉到卫洪波酒劲上来了,已经开始絮絮叨叨重复话术,便打断了他。
  “没钱不是借口,我爸他心善,但绝不是你拖欠工资的理由。法律法规不是摆设,渔政和劳保监察大队也不是摆设,我们家不打民生诉求热线,那是念及两家这么多年在海上同舟共济的感情!”
  卫蓝说着,脸上开始涌起一丝怒意。
  卫洪波一个粗人,被卫蓝这个小辈这么劈头盖脸一顿,也很不爽。
  “那你就去告我啊!不就是三千块钱,至于吗?”
  “不就是?”卫蓝听到这话怒火中烧,一字一顿地问道。
  小时候家里吃过多少苦,父母省吃俭用连一块钱都得算计着怎么花,到卫洪波这里却是这么轻描淡写。
  “你说的还真轻巧啊!你一个大老板的三千块,跟在风浪里搏杀的打工人的三千块能一样吗?”
  卫洪波听着卫蓝的话,面色红中带青,也是被勾起了火。
  他似乎完全没料到,印象中那个文质彬彬跟他爸一样老实的书呆子,怎么敢如此顶撞自己?
  “在最艰苦的那段岁月,我爸跟你合伙经营一艘四十马力的木船,为了供我读高中、上大学,他把自己的股份都低价转让给了你,还甘心给你打工。你混的风生水起,一步步养起了大马力铁皮船,就忘记了我爸的付出是吧?”卫蓝忍不住拍桌站了起来,大声质问道。

和风口浪尖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