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规划前路(1/2)


  听到卫蓝说要让自己把二十多斤的牡蛎再搬回家,卫洪波老脸涨成了猪肝色。
  “爸,你看你把洪波叔灌的,脸都红了,少喝点酒对身体好,多吃点牡蛎。”
  卫洪波赶紧陪着笑,“大侄子真会开玩笑。”
  “没跟你开玩笑,没什么事就请回吧。”卫蓝直接下了逐客令。
  年轻人总得有气盛的地方,卫蓝不喜欢睚眦必报,但也不会宽宏大量到跟卫洪波把盏言欢的地步。
  下午卫洪波羞辱他家的那一幕,卫蓝还历历在目。
  “怎么了洪波叔,要留下来一起吃点?”
  卫洪波赶紧费劲地搬起牡蛎,灰溜溜地往外走。
  卫蓝妈也是借机唱了个白脸,不想把两家关系闹得太僵,出去开门送行了。
  “这个卫洪波,这两年真是变坏了。”卫子衿就跟到了自己家一样,毫不拘束,在沙发上一屁股坐下。
  她本想要翘二郎腿,还是顾及卫蓝在场,强行忍住了。
  卫建军轻叹了一口气,“洪波以前确实没这么过分,就是这两年跟着广荣市的那些船老板混时间长了,沾染了不好的风气。”
  卫蓝给自己和卫子衿倒上茶水,也在沙发上坐下,面色有点凝重。
  广荣市属于临海市下属的县级市,虽然行政级别与牟成县一样,但从人口、知名度、影响力、经济实力等各方面来讲,都是碾压牟成的存在。
  广荣常年稳坐全国百强县市排行榜前二十位,这在县域经济远不如南方发达的北方,属于第一档的存在。
  它能有这样的发展,依靠的就是计划经济年代海洋资源的丰富,所带来捕捞业的繁荣,丰富了最初的家底。
  广荣有着整个北方最大的中心渔港——石子港,其他大小一级二级渔港更是数量繁多,绵长的海岸线上,天然港湾更可谓不计其数。
  这里的远洋渔业发达,占了临海市90%,近海捕捞渔船功率数和船数也都占70%以上。
  在牟成县,150马力以上的钢质近海渔船堪堪过百艘,但在广荣市,却有两千多艘。
  丰厚的家底,让广荣市长期稳居省内县市前三甲,地位超凡,带来的各类扶持政策和荣誉应有尽有,坊间甚至传言广荣都有实力自成地级市。
  后来随着国家政策和产业方向的调整,广荣市政府和勤劳的广荣人又顺应了时代浪潮,多点开花,发展海产品加工和海洋文旅产业,始终走在临海市海洋经济发展的前沿。
  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位“老大哥”邻居的存在,牟成县这个经济总量还不如广荣四分之一的小县城,是那么的不起眼。
  以前捕捞业繁荣的时候,海洋也是富饶的,牟成跟着广荣一起,学习广荣模式,喝汤都能喝饱。
  现在因为家底的差距,牟成转型发展起步晚了,早已寸步难行。
  “伯父,广荣去年发生了那样的事,今年的正规职务船员工资肯定会涨的吧?”卫子衿喝着卫蓝倒的茶,与卫建军闲谈。
  她指的那件事,正是轰动全国的海上渔民大逃杀惨案,即便那是远洋渔船,但也由此引发整个海上捕捞行业开展用工大整顿。

和风口浪尖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