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1/3)


  孙子、孙女分别上小学四年级和二年级的时候,爷爷病了,从此再没有起来。在病床上他也舍不得花钱请医生,实在扛不住了,他才让孙子去村西头把赤脚医生杨修道请来。杨修道为他把了一下脉,摇了摇头,开了一些药,建议他去城里头的医院检查。
  老人不愿意给庄春旺打电话,就吃着赤脚医生给开的药,吃完了药也不再看,硬扛着,他怕花钱。半年后老人气若游丝,才愿意给儿子、儿媳打电话,见上最后一面。
  儿子、儿媳还未到家,老人去世了,庄春旺和妻子回来了,他们跪在爹的灵柩前,觉得愧负老人太多。老人这一辈子没有享到福,庄春旺打小的时候,他娘不在了,不到四十的爹为了不让他受后娘的气,再没续弦。从此庄春旺的父亲既当爹又当妈地把他拉扯大。他结婚生子了,老人又帮他带孩子,老人可以说苦一辈子累一辈子,为了他,为了他的孩子,像一头耕耘的老牛劳作着,流完最后一滴汗。
  悲伤欲绝的庄春旺把爹送上了山,在坟前磕了三个头,不禁涕泪长流。他想:儿女永远是欠老人的,老人总是付出却不图回报;而儿女总认为老人的付出是应该的,感恩的话从来不说。等到老人钻土了,再说已经晚了。子欲养而亲不待,他真切地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庄春旺和妻子等老爹过了“五七”,才把孩子接到东北那座打工城市,他准备让孩子在当地学校念书。可是试听的效果不理想,孩子们不仅听不懂东北方言,而且时常念叨他们的小伙伴们,吵着要回去。孩子跳出了原来的圈子,难以融入新的圈子,不快乐,学习成绩也下降了。为了这事,庄春旺用拳头教训了儿子几回,作用不大。孩子的叫声揪着娘的心,引发了他和妻子的战斗,庄春旺和妻子打了起来。妻子被打伤了,一怒之下跑到南方打工了,庄春旺见不到她的人没招儿了,只好把孩子送回老家上学,又返回东北打工了。
  儿子不到十二岁,女儿不到九岁,没了父母长辈的关爱,兄妹两人相依为命,真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儿子早早地学会了做饭、洗衣服,照顾妹妹,但是兄妹俩异常孤独。放学了,做完作业,兄妹二人就着电视机度过了一个个孤独的夜晚。逢年过节,兄妹俩时常就着方便面和饮料凑合一顿,倔强的他们不去姥姥和婶婶家吃饭。
  儿子在日记里写道:“这样的日子何时是个尽头,俺受够了,俺想有个温暖的家。”然后村里人时常看到兄妹俩呆呆地坐在村口,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不跟小伙伴们玩,也不回答大人的询问。
  孩子们的性情变得敏感、多疑、自闭,也不去上学了,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内。任凭邻居和老师叫门,都不开门。家里发生的一切,远在东北拼命干活的庄春旺不知道,赌气在南方打工的妻子更不知晓,他们依然忙碌在挣钱的陀螺里,永不疲倦地旋转着,定期给孩子寄回生活费,踌躇着过两年钱攒够了为儿子在山州城里买房,却把教育孩子的义务和责任,抛在一边。

和乡根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