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七 生日(1/4)


  我很少过节,或者说,几乎不怎么过节。
  小时候最喜欢的节日从来都不是过年过生日,而是五一和国庆,因为都要放假一个星期和五天。
  第一次过生日,是十多岁了,去我干爹家玩,有一天,我干妈说那天是我生日。
  她给我用猪油煮了个酸菜,就算是过了生日了。。。。
  没有什么蛋糕,也没有什么祝福,也不用许愿,也不用有什么朋友,大家都不用重视,自己也没什么在意。
  平平无奇,平平常常,平平淡淡,平平凡凡。最后平平安安。
  那顿饭我吃得不太香,因为我能吃酸菜,但不喜欢。
  臭豆腐,臭豆食,酸菜,甜酒(米酒),盐菜(咸菜),大头萝卜丝,等等,一切腐质的,或者发酵的,或者腌制的东西,甜的,小时候我吃饭的时候都不喜欢吃。
  酸菜还好一些,讨厌程度并不高,吃得也比较多。属于那种可吃可不吃,吃了不喜欢,但是也不讨厌那种。
  像咸菜和臭豆腐,糟辣椒这样的,也可以吃,但是心里不舒服,有些讨厌。
  人为加工,大幅度改变了原有味道的东西,我都不太喜欢。
  这些腐质的东西,有些现在倒是比较喜欢吃,可能是因为现在比较腐败吧!
  第一次过生日,吃了个自己不是很喜欢的菜,关键还没有辣椒,所以吃得不太香。
  那天,早上吃了早饭,我和两个干弟弟还有干妈干姐姐一起上坡去种包谷了。
  我记得下午那顿饭吃得好香,因为是在地里吃的,在坡上吃的,离干爹家有点儿远,中午烈日炎炎,阳光火辣辣的,昭示着生活现实酷烈的一面。
  是干姐姐回家去带来的饭,我们在地里晒了半天,干了些活,大家都很饿,小的几个倒是没觉得累,都像是玩一样,不过消耗倒是不小。
  反正那顿饭一直是我某种状态下,吃得最香的一顿饭。那种滋味,意味不一样的饭。能感受到生活的艰辛和环境的酷烈,能感受到他们的勤劳与麻木,那顿饭,吃得很舒服很香。
  所以这么多年了,一直没忘记,一直记得,因为最能感受到的,就是酷烈和穷苦。
  酷烈还好,人还小,感觉不明显,但是,穷苦的感觉很深刻,坡上,土地里,烈日下,什么玩乐都没有,什么乐趣都少,资源更是匮乏,只有一瓶水。所以,那顿饭,带来的幸福感异常强烈。久久不能忘怀。
  很多年过去了,我依旧觉得,还是在坡上吃饭更香,并不是因为饭菜到了坡上之后味道变了,而是因为勤劳,努力付出之后,经历艰辛之后,枯燥的感觉得到慰藉,得到抚平,明白那饭的来之不易,吃得才谨慎,吃得才小心,吃得才细致,吃得才不敢浪费,吃得异常珍惜,吃得异常香。好似久旱逢甘露,甘露却很少,所以,才显得珍贵异常。
  因为资源有限,所以不敢浪费,因为资源有限,它才显得珍重珍贵。
  尤其记得,那片土地的位置好高,好远,一路都是上坡,一路都是小路,可以想象,在那么高那么远那么路窄的地方,的山顶,种玉米,种下去有多辛苦,要收粮食的时候,又更辛苦。
  因为没有交通,没有运输工具,只能一背篓一背篓的从山顶背回家,我后来去背过,所以我知道那种效率低下,干活很难很慢的滋味,一天根本搬运不了多少回家。就像蜗牛一样的感觉,一点点儿的挪,山路十八弯,那些年独轮车都还没有普及。
  同时,那个时候,我就发觉一个问题,我和干弟弟他们不是同一类人,因为他们很麻木,身上缺乏青春的活力,有点儿死沉沉的,思维异常僵硬,眼里没有光。
  其实根本原因,是因为他们缺乏积极性,他们讨厌干活,讨厌那种过度的劳累。
  我也讨厌,不过,我却可以兴趣高涨,哪怕是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儿,我也可以做的津津有味。

和英勇成书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