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他不需要你这句“对不起”(1/2)


  年轻人有自己的话题,我,一个半老徐娘不想去凑年轻人的热闹。我拒绝了华华的邀请,更没答应去找柱子叔为何苗说情。华华捂住胸装模作样地说:“我的心受伤了,疼。”我笑呵呵地点了点她的脑袋,“那你就受着。”说罢,拎起包出门。
  出了门并未急着回家,心血来潮地想去苕西古街走走。位于吴城市中心的苕西古街才修葺完工,恰逢开张之禧,张灯结彩,人头攒动,热闹的很。原本古色古香的街头,添些现代元素,竟然有了一种别样的味道。小桥流水、枕河人家、街河相间,颇具疏朗淡雅风格,可谓吴城最具水城原味的古街区。此间,成串的红灯笼处处可见,在白墙黛瓦映衬下,透出一丝丝的慵懒,廊桥边灯笼下游客挤挤挨挨,说笑声软软落在桥下的流水中,闹不清说的是过去,今朝,还是将来的事情。
  忽见一堵破败不堪的墙壁,古旧的木扇门间隔镶着玻璃门,破旧苍老的样子诉说着无尽地沧桑,而门前残存的精雕细刻的门楼蕴含着不凡的过去。亦或重修时故意为之,让游客在古与今来回穿梭,回望过往,立定当下,畅想未来,在这条穿越古今的“时空街区”感受岁月的沧桑和现代的时尚。我定定地看着,心生感慨。
  见天色已晚,正欲回转,却见俩年轻女子从墙的另一端走过来。虽看不清样貌,但熟悉身形还是让我一眼认出了华华,另一个不必问也知晓是何苗。我赶紧侧身沿转角而行,免得与她们不期而遇。没曾想尚未转过墙角,便被华华看见,她朝我挥了下手,边说边走向我,“姐,你也来逛古街?”她惊讶地问。我有些尴尬,“随便走走。”我说。
  “这古街修整完才开放,我们就想过来看个究竟,没料到能在这碰见姐。”华华说着拉过旁边的同伴,笑嘻嘻地介绍,“我朋友何苗。”我微笑,点头。
  “姐姐。”何苗轻唤一声,声音甜甜的,眼神淡漠。身着一件黒色无袖上衣,一条及膝红裙,一头披肩长发,清清爽爽,简简单单。虽说不上漂亮,却大大方方,让人心生欢喜。可我知道这不是个简单的姑娘,因了解她的曾经作为,她对柱子叔的伤害,我对她有一种先入为主的防备和警惕。总觉得她淡漠的眼神里藏着世故和算计。
  原本拒绝华华邀请,就是不想与何苗相见,生怕与其扯上关系,可这会儿不期而遇,不得不见了。华华像只快乐的小鸟,叽叽喳喳将我与何苗相互进行了介绍。我微笑,点头,含糊地说了两句客套话,抬腿准备跑路。华华搂住我的肩头欢快地说:“赶巧,在这碰上了。姐,咱们去馆子搓一顿,聊聊天。”我推脱着,实在不想去噶闹猛。何苗也走上前执起我的手,热情地邀请一起去坐坐,“咱们都是外地人,能在吴城认识,此刻又在此地相遇,这就是缘份。姐,我可不想辜负这难得的缘份。”何苗说,轻柔的声音里透着娇嗔,让人没办法拒绝。盛情难却的我,只得答应。
  我们进了一家傍着溪水的酒楼,在镂空雕花的木窗边寻得了座位。服务员穿着蓝底白花的中式服饰,与古街的气氛很契合。经服务员热情地推荐,我们点了店里的一些特色菜。此时天已擦黑,古街上灯火辉煌,游客熙熙攘攘热闹的不行。我倚窗而坐,望着夜景吹着风,窗下面是潺潺溪流,和停泊在溪边缀着彩灯的木船。
  不一会食物的香气萦绕于鼻尖,面对美食华华欲大快朵颐,来一个把酒言欢。何苗大概怀揣心事,吃的小心翼翼,而我只是无奈,并非出于本心才与她们坐在这儿,所以吃起来太过斯文秀气。何苗一会儿给我夹菜,一会儿斟酒,一会儿又倒水,忙的不亦乐乎。令我十分不安,难以为情。一时间气氛有些冷滞。何苗环视一周,说:“这座小城很美好,也很富庶,过去一直以为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才有了鱼米之乡美誉。后来因工作需要查阅很多资料才知道此地不仅物质丰腴,文化积淀更加深厚。”华华点头附和,“是咧,我们在查阅资料过程中,透过历史的烟尘,发现蒙恬,苏轼,赵孟頫,孟郊,陆羽等历史名人在吴城这块温润的土地上留下的足迹,从历史深处看到这座城市发出耀眼的文化之光。”眼见两人一唱一和,把冷场的气氛调节的暖和起来,我也笑着举起杯子凑上去,“来,咱仨干一杯,为这座小城,也为加入这座城市的外地人!”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三人从身处他乡的感触,谈到所遇见的人,从工作说到生活。

和绿色嬗变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