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圣人适周(1/3)


  西伯昌差点像他的父亲那样死在殷都。
  劫后余生的他回到了周国,仍心有余悸。他当然不会再乖乖等待下一次的噩运了。
  西伯昌对爷爷所说的:“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周国的兴,就是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
  这样,纣王就不会无缘无故把他们父子两人无缘无故抓起来,他的长子伯邑考也不会以那种惨烈的方式死去。
  放眼整个天下,哪个国家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
  环顾四周,只有一个,那就是天下共主。
  爷爷所说的兴,就是成为天下共主。那时,不仅纣王无法摆布周国的命运,甚至纣王本人的命运也得由周人说了算。
  “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圣人的出现是周人兴盛的前提。
  圣人到底在哪里?
  为了寻找圣人,西伯昌开始积极招揽人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身边已经是人才济济,比如有了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楚国君主鬻熊)、辛甲等。
  另外他的儿子姬发、姬旦也逐渐能独挡一面。
  但这些人,在西伯昌看来,都不是他可以商量共谋大事的战略型人才。更不是爷爷所说的“圣人”。
  他希望拿不定主意的时候有人能帮他一锤子定音,他希望有人能像黑暗中的火把一样,指引他前进的方向。
  他所期待的“圣人”仍然没有到来。正当他苦苦寻找之际,
  一次狩猎让西伯昌梦想成真。
  那天狩猎之前,一位名叫编的太史官为他举行了占卜,看看这次打猎有什么收获。卦像出来了,太史编说:“您这次去渭水北岸打猎,将有很大的收获。所获非龙非彨(螭)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他是天降给您的老师,他将辅助您成就大业,使国家昌盛,并会惠及后三代君王。”
  西伯昌问道:“真有如此好的事吗?”
  此时的西伯昌还将信将疑,殊不知,周国的命运齿轮已经开始转动。
  编答道:“我的太祖畴曾为大禹占卜,结果显示他会得到贤臣辅佐,后来果然得到了皋陶,当时的卜兆和今天的是一样的。”
  编所说的皋陶,给了西伯昌最直观的参照。皋陶是“上古四圣”之一。如果能得到这个段位人才,那就是应了爷爷的预言,真是不虚此行。
  带着这份神圣的期望,西伯昌斋戒了三天,生怕由于自己的不小心导致错失这个人才。三天斋戒期满,西伯昌乘田车(打猎专用的车,和战车不同),驾田马,去到渭河北岸一带,去寻找“圣人”。
  西伯昌兜兜转转,他看到了一位老人在渭水河边钓鱼。看到有人马过来,那老人仍然镇定自若地在那钓鱼,仿佛整个世界就他一人一杆在渭水之畔。

和姜齐往事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