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祖庙面试(1/2)


  除了在挣位期间管仲射了自己一箭,齐桓公和管仲之前也有过接触,但不是很多。
  他对管仲的了解更多地是从他的师傅鲍叔牙那里听来的。至于这个被他师傅无比推崇的管仲究竟有什么能量,齐桓公当然要进行面试。齐桓公是一个有理想、有梦的人。如果他没有梦,也就没有了动力,那么,管仲早就被杀了。因为他有梦,所以,为了梦想,他可以舍弃个人恩怨,宽容一个曾经要杀自己的人。但有梦想和把梦想变为现实是两回事。他需要有人来帮他,需要有大能量的人和大量的能人。
  当年周文王对吕尚的面试选在了渭水河畔。
  如今齐桓公对管仲的面试的地点选在了庙堂,够正式。因为没有人敢在祖先的牌位前信口开河。对于管仲来说,这也是一次决定他命运的面试。如果不能说出个一二三,又怎能对得起鲍叔牙的一片苦心。
  虽然面试的地点选在了祖庙这个正式的地方,面试的方式则比较让人放松,采取的是边喝边谈的方式,齐桓公让人准备了佳肴美酒。
  三酌以后,齐桓公率先长叹一声,进入正题。齐桓公说:“先君襄公在位的时候,不好好料理国政,只喜欢游山玩水,放鹰打猎;不尊重人才,只喜欢讨好妇人。后宫的女人多达数百,都是锦衣玉食,好生供养,军费开支都被用在后宫,而前线作战的将士吃不饱也穿不暖,贤能之士的地位反而不如女人的地位高。国家被搞得乱七八糟,宗庙也被弄得乌烟瘴气。管先生给我说说,有什么办法改变这一切?”
  不得不说,桓公能做春秋第一霸绝不是偶然,他很有洞察力,知道当前问题的所在。
  管仲回答说:“过去的先王周昭王、周穆王以效法文王、武王的政绩而成就美名。召集众长老来考察选择百姓中有德行的人,制定法令作为民众行为的准则,同时树立相应的榜样,以此把百姓维系起来。从根本上来解决那些细微末节的问题,用赏赐善行来引导民众,用惩罚罪恶来纠正偏差,使长幼有序,为百姓立下规矩。”
  桓公听到后,很感兴趣,紧接着就追问:“那怎样去做呢?”
  管仲回答说:“过去,圣王治理天下时,曾把都城分为三区、郊野分为五区,以确定百姓的住地,让百姓各就其业,设置葬地作为他们的归宿,并谨慎地运用六种权力。”
  桓公问:“怎样使百姓各就其业呢?”
  管仲回答说:“士、农、工、商,不要让他们混杂居住。混杂居住会使他们相互干扰,工作不安心。”
  他当时提出的“士农工商”并不是后来普遍认为的四个等级,而是四个平级的各有侧重的“职业群”。
  桓公问:“怎样来安排士、农、工、商的住地呢?”
  管仲给出的答案是“叁其国而伍其鄙”,把全国分为二十一个乡。工匠和商人的乡有六个,直属国君。剩余的十五个乡,主要是士人和农民居住。这十五个乡分为三部分,由国君掌管五个乡,国子掌管五个乡,高子掌管五个乡。这就是叁其国。
  管仲的改革很好地照顾了既得利益集团——国子和高子。这也是管仲改革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原因,国子和高子的利益也得到了照顾,他们自然是支持改革的,这大大的减轻了改革的阻力。
  所谓“五其鄙”,即在鄙野地区设立五大属区,分别设立五个大夫进行管辖。同时又将每个大夫管辖的区域分为县,乡,里,卒四级,每级分别设立官员管理。五大夫在每年的正月向桓公汇报属内治绩,推举属内贤能。五其鄙才是管仲行政改革的关键。也就是管仲构建了一套基层行政体系。春秋时代各国的行政基本只能及于城市附近居住的国人,对于乡村中居住的野人管理极为薄弱,而齐国则在乡野中建立了一套行政体系,提高齐国基层行政效率,挖掘了齐国的人力资源,增强了齐国的动员能力。

和姜齐往事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