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琉璃厂(1/2)


  出了京师监狱的胡同,赵兴君看了看时间,才十点多,就没有急着回家。
  这两天他在家都快闷坏了,想着去前门大街那片逛逛,要是赶上中午的饭口,也能直接在那边的饭庄解决,犒劳犒劳自己的五脏庙。
  路程挺远,赵兴君索性叫了辆黄包车。
  车夫沿着大街直行到了菜市口,然后拐进了骡马市大街,路过虎坊桥的时候,正准备继续往前跑,却被赵兴君叫住。
  “师傅,往那边去就是琉璃厂了吧?”赵兴君指着南新华街,向车夫问道。
  车夫连忙点点头,“这位爷,您说对了,前面不远就是琉璃厂了。”
  赵兴君想到前世一直听闻琉璃厂的大名,可惜一直没有见识过,如今正好有机会,不如去见识一下。
  想到这里,他对车夫说道:“师傅,前门大街不去了,咱们去琉璃厂。”
  “行,爷说了算。”
  反正去哪都是挣钱,车夫也不墨迹,直接调转车头,拐进了南新华街。
  到了琉璃厂,赵兴君给车夫结了车钱,就漫步在街道上溜达了起来。
  琉璃厂流传久远,在元朝时期就在这里建造了官窑,烧制琉璃瓦,后来明代为了修建宫殿,又扩大了规模,不过修建外城后,这里变为城区,就迁走了窑厂,只是依然沿用琉璃厂的名头。
  到了清代,这里又聚集了很多官员和赶考的举子,使得各处的书市都纷纷转移到了这里,慢慢形成了四九城最大的文化街市,笔墨纸砚,古玩书画等文化产业也随之发展起来。
  只是赵兴君逛了一圈后,心里却有些失望。
  街道就是一条土路,行人稀稀拉拉的没有多少,街道两旁也都是一家挨一家的低矮店铺,一点也没有想象中的文化气息,和后世传闻中的繁华景象根本没法相比。
  不过赵兴君想了一下,又觉得理所当然,国内经过多年的战火洗礼,许多人穷得叮当响,连吃饱饭都成问题,自然也就没法读书写字,各地文化产业都大幅衰落,琉璃厂自然也跑不了。
  来都来了,赵兴君也不能立刻就走,随便选了家古玩店,踱步走了进去。
  这家古玩店叫博古斋。
  店内中间的空地上燃着炉子,角落里还点着香炉,檀香香味萦绕满屋,让店里既温暖又香气扑鼻,闻着沁人心脾,身心舒畅。
  正对门是一个长条玻璃柜台,后面的墙壁上挂着字画,里面一侧竖立着几个红木柜架,木架上面摆放着各种精美的瓷器物件,有个年轻伙计正小心翼翼的打扫上面的灰尘。
  柜台后面站着个掌柜的,看到赵兴君后,打量了一下,衣着华丽,气质不凡,手腕上还带了一块价值昂贵的手表,心里立刻有了谱,这是位贵客。
  他连忙从柜台里走出来,热情的招呼道:
  “这位先生,我姓刘,是这家店的掌柜,不知先生贵姓?”
  “免贵姓赵。”
  “原来是赵先生,不知赵先生想买点什么?”
  “暂时没想好,我先看看。”
  “那您随意。”
  刘掌柜没有在意,而是吩咐伙计:“小王,给客人上茶。”
  伙计麻利的倒了杯茶水,端到靠窗的桌子上,“爷,这是上好的毛尖,您要是累了,可以在这里休息一下。”
  赵兴君点点头,没有说话,自顾自的欣赏起店内的物件。

和影视之重生胡同里差不多的小说推荐